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合并妊娠病例之间的影响和临床处理的见解不一.现将我们1983~1990年17例再障合并妊娠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慢再)14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急再)3例,年龄21~38岁,孕期中位数20周(16~40周). 二、妊娠与再障发病时间妊娠前罹患再障者13例(均系CAA),妊娠期4例(CAA1例,AAA3例).  相似文献   
7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找到更新、更安全的治疗措施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疾病的稳定期和提高总体生存率。几年来我们采用大剂量丹参注射液并C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符合国内诊断标准,初诊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岁,IgG型14例(61%),IgA型4例(17%),IgM型5例(22%)。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6例。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73.
凉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凉血解毒中药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造血负调控因子及脱离输血时间、中药治疗的规律以及副作用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30例,施以凉血解毒汤或羚黄凉血颗粒并配合西药及支持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缓解39例,明显进步27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80.00%。结论滋阴补肾、凉血解毒中药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显著调节造血负调因子,脱离输血时间缩短,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4.
<正>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内科常见的溶血性疾病。是以阵发性睡眠后血红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后天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属祖国医学“虚劳、血症、黄疸、栢(田豪)”等范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自1990年以来治疗了41例PNH,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76.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常见,我们7年中应用止血散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4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5岁,平均39岁。45例均为住院患者,每例均符合全国再障诊断标准,其中慢性再障26例,重型再障  相似文献   
77.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人工血管抗血栓形成中应用的可行性。将真核表达质粒pCD-hVEGF165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并描绘内皮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发现: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示VEGF基因有可能作为增强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的有效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8.
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血管基因修饰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人工血管内衬的内皮细胞中,使之分泌抗凝分子等,以增强人工血管的抗血栓能力,延长其体内通畅时间。至今,已先后将β-gal,t-PA等分子基因修饰人工血管获得成功,其体内外实验也初步显示了这一技术应用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基因修饰技术的应用将给人工血管带来崭新的变化,使之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治疗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79.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实施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间72例腹股沟疝在腹腔镜下施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plasty,TEP)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腹股沟疝均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TEP;手术时间为31~130rain,平均(45±21)min.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8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5例,尿潴留4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随访6~66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0.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人工血管抗血栓形成中应用的可行性.将真核表达质粒pCD-hVEGF165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并描绘内皮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发现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示VEGF基因有可能作为增强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的有效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