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29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692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320篇
  7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兔肢体爆炸伤创面组织IL-1、IL-6、TNF-α和CRP含量。[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炸伤后即刻取材组(A组,n=12)和炸后1h取材组(B组,n=12);0.9g铜壳单质猛黑索金炸药(RDX)以海绵间隔5cm,绑于左下肢股部中段前外侧,电引爆,分别取爆炸中心区(Ⅰ区)、爆炸边缘区(Ⅱ区)、爆震区(Ⅲ区)的肌肉组织,测IL-1、IL-6、TNF-α、CRP的含量并取对侧肢体肌肉组织做对照研究。[结果]炸伤后两组各区标本IL-1、IL-6、TNF-α、CRP含量均比正常组织高,差异显著(P〈0.05),且从Ⅰ区、Ⅱ区到Ⅲ区,含量依次降低,差异显著(P〈0.05):A组:Ⅱ区与Ⅲ区的IL-1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Ⅰ区与Ⅲ区、Ⅱ区与Ⅲ区的IL-6含量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Ⅰ区与Ⅲ区的TNF-α、CRP含量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Ⅰ区与Ⅱ区、Ⅱ区与Ⅲ区的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各区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Ⅱ区与Ⅲ区的Ⅱ-1、IL-6、TNF-α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Ⅰ区与Ⅲ区、Ⅰ区与Ⅱ区、Ⅱ区与Ⅲ区的CRP含量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各区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比较,炸后组织中上述因子表达虽有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肢体爆炸伤1h内,创面组织中IL-1、IL-6、TNF-α、CRP表达增强,不同区域间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
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方法考察不同给药途径对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HPLC测定静脉注射、灌胃和腹腔注射10 mg·kg-1马钱子碱溶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结果马钱子碱溶液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和74.9%。与静脉注射相比,灌胃和腹腔注射后的药动学特性发生显著改变。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但腹腔注射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给药途径是影响马钱子碱体内药动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胰岛素和睾酮对Ishikawa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和睾酮(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予不同浓度INS(90、60、30、3、0.3 U/L)或T(10-3、10-4、10-5、10-6、10-7mmol/ml)刺激Ishikawa细胞48 h,MTT法检测INS、T对Ishikawa细胞生长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LUT4蛋白在Ishikawa细胞定位表达;分别以30 U/L INS和10-5mmol/ml T刺激Ishikawa细胞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INS和T对Ishikawa细胞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INS均可促进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着INS浓度的增加,INS促进Ishikawa细胞生长作用越强,INS浓度自0.3~30 U/L时,Ishikawa细胞生长依次加强,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NS浓度达60、90 U/L时,细胞生长状况与INS浓度为30 U/L相似。不同浓度的T均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着T浓度的增加,T抑制Ishikawa细胞生长作用越明显。T浓度自10-7、10-6、10-5mmol/ml,Ishikawa细胞生长依次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T浓度达10-4、10-3mmol/ml时,细胞生长抑制状况与T浓度10-5mg/ml相似。(2)GLUT4蛋白,定位表达于Ishikawa细胞的细胞浆内。(3)Ishikawa细胞中GLUT4 mRNA表达,在INS组和T组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P<0.05),INS组比T组减弱更明显(P<0.05),且INS和T作用24和48 h GLUT4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INS和T均可影响Ishikawa细胞生长,并降低GLUT4 mRNA的表达,推测PCOS高胰岛素、高雄激素血症的病理生理特性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代谢过程,与子宫内膜的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24.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对肝脏病变的增强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 (Gd -DTPA)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 (Gd -DTPA -BMA)在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5 8例肝脏疾病患者 (男 3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0~ 77岁 )分 2组 ,第 1组 :3 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采用Gd -DTPA -BMA。第 2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 ,采用Gd -DTPA。行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 Gd -DTPA -BM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3例 (77%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0 % ) ,增强效果差者 1例 (3 % )。Gd -DTP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2例(79%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1% )。结论 在肝脏疾病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 ,Gd -DTPA -BMA和Gd -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安全及有效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Gd -DTPA -BMA粘滞度小 ,利于快速推注。  相似文献   
2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营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基层医院是为了生存向专科化发展,还是向综合性大医院发展?四年的改革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城市基层医院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应立足为本社区的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基层医院在完善本身职责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成为小型的综合性社区医院。近年来,我院有1/3的医务人员参加了预防保健工作,选派了4名技术全面的医生在三个居委会建立了医疗保健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生的服务,探索以PHC为基础的社区医学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受到了WHO官员、卫生部及市局领导的关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对老年AMI 107例,分女性组(A组)33例,男性组(B组)7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①女性组AMI发病的平均年龄晚,平均病史短;以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晕厥等为首发症状为主;②两组并高血压均较高;③女性组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冠脉两支以上病变,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均较男性组高(p<0.05);④女性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高于男性(p均<0.05).结论女性组发病年龄晚,相对病史短,临床不典型,伴发病及并发症多,临床易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7.
28.
任庆萍  赵嘉诚  林海  王玮 《海南医学》2023,(10):1397-1401
目的 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保护脑神经、改善脑缺血、降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以及多巴胺(DA)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  相似文献   
29.
8例胶质瘤病例,标本分别取自同一病例的瘤体,瘤周水肿区和邻近脑组织。瘤体和瘤周水肿区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无明显差异,内皮肿胀,毛细血管腔狭小,腔面有稀疏的绒毛样突起,内皮为无孔型,胞质内胞饮泡较多,内皮紧密连接增长,细胞连接间隙增宽,基膜完整,基膜完整,胶质膜缺损。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新型可降解聚合物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GT/PBT)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PEGT/PBT进行细胞毒性评价。观察并检测HUVEC在PEGB/PBT、Ⅰ型胶原改性(Col-)的PEGT/PBT、纤维连接蛋白改性(Fn-)的PEGT/PBT上的粘附和增殖,对细胞在粘附过程中的粘着斑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PEGT/PBT细胞毒性不大于1级,能支持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处理可促进HLIVEC在PEGT/PBT膜上的增殖,而且纤维连接蛋白可增加HUVEC在PEGT/PBT上20min、2h的粘附率,并促进细胞形成局部粘附结构。结论:新型可降解聚合物PEGT/PBT具有良好的血管细胞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