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方文莉  施敏  魏珏  王霆  王玉刚 《肝脏》2012,17(5):315-318
目的 探讨NALP3炎性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予C57BL小鼠高脂饮食(高脂组)及脂多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NASH组),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值与计算肝指数,评定脂肪性肝炎程度,ELISA法测定肝脏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F-κB、NALP3、caspase-1、ASC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NALP3、caspase-1、ASC 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结果 NASH组小鼠ALT、AST及肝指数明显高于高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和NASH组的NALP3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SH组caspase-1和ASC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脂组(P<0.01),高脂组caspase-1和ASC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SH组NALP3、caspase-1和AS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SH组NALP3、caspase-1和AS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脂组(P<0.05),高脂组NALP3、caspase-1和A SC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ALP3炎性体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是影响NAS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3.
经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骨在面中部两侧处于突出位置,易遭受外力撞击而发生骨折。我科自1997-05~2002-04利用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骨折15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18~61岁。交通事故伤13例,打架致伤2例。单侧骨折者12例,双侧骨折者3例。属Knight-North分类中的Ⅲ~Ⅴ类。伴鼻骨骨折者7例,伴下颌骨骨折者3例,伴颅脑损伤者9例。伤后2周内手术者8例,3月内手术者3例,3个月以上者4例。1.2治疗方法12例单侧骨折患者均采用半冠状切口,其中2例复视者加用睑下切口,余10…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奥替溴铵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疗效,观察SIBO转阴后口-盲肠传递时间(OCTT)的变化.方法 将60例SIBO阳性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奥替溴铵口服组(对照组)、奥替溴铵联合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组(试验组),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主要症状积分、SIBO、OCTT,观察SIBO阴转率、OCTT变化、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SIBO阴转率高73.7%(22/30) vs 46.7%(14/30)(P<0.05).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及OC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主要症状积分、OCTT均下降(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奥替溴铵联合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以使SIBO阴转,缩短OCTT,并能明显改善患者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5.
α_1-微球蛋白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摘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α1-微球蛋白(α1-MG)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其测定不受尿p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高血压病早期及肾脏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高血压病早期及各种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尿α1-MG、血尿素氮(BUN)及肌研(SCr)的测定。1对象与方法1.1实验分组对照组为38例正常健康者,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6±34岁;高血压级为符合WHO稿血压诊断标准的轻度高血压患者,男5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4.2岁;肾病?...  相似文献   
76.
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肾素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醛固酮(ALD)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41例肝硬化患者 ,其中肝功能Child -pughA级22例 ,B级19例 ,血浆ET、PRA、ATⅡ、AL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PRA、ATⅡ、AL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ET、ALD、ATⅡ值B级>A级。结论 :ET、PRA、ATⅡ、ALD均与肝硬化形成有关 ,而ET、ALD、ATⅡ在肝硬化进展中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77.
58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CHD)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G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进行;对我院完成的5 800例CAG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学: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法,其比较应用x2检验.结果:5 800例患者冠脉完全正常者1084例(18.7%),冠脉硬化者764例(13.2%),冠脉狭窄者3952例(68.1%),冠脉心肌桥48例(0.8%),冠脉起源异常者60例(1%),典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者阳性率高.随访3312例患者,时间为1个月到10年,严重病变或其它原因不能行介入手术治疗组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比较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者及单纯ST-T异常及不典型胸痛者均应积极行CAG,CAG安全可靠,为诊断CH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8.
CD20抗原及治疗性抗CD20抗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多样.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CD20抗原的抗体被FDA批准上市,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对5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分析58例吻合口漏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完全静脉营养和胃肠内营养(静脉营养 胃肠内营养)的吻合口漏的愈合时间。结果术后吻合口漏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4.6d,静脉营养组15.2d,胃肠内营养13.9d,静脉营养 胃肠内营养15.1d。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大部分可保守治疗痊愈,而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胃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可作为保守治疗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现代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考查比较水煎与醇提工艺对复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与水煎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从YL2000醇提制剂中初步分离鉴定了68个成分;同水煎剂相比,醇提制剂提高了挥发油的得率,去除了大量脂肪酸类成分,但保留了水煎剂中的88%的萜类成分,并将其含量提高了约6倍;同单味药材相比,醇提制剂和水煎剂均富集了萜类成分而大大降低了蒎烯和蒈烯类成分的含量.结论:YL2000醇提制剂保留了水煎降低蒎烯和蒈烯含量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富集了水煎剂中的萜类有效成分,降低了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