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报告1例大疱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6年,出现斑块半年、水疱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和斑块,部分斑块浸润明显.右下腹斑块上可见0.5 cm×2 ca的水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明显水肿,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异形明显的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部分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LCA( )、CD4( )、CD45RO( ).结合临床、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大疱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7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潜力。MSCs可通过抗菌肽与关键酶的分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介导受宿主细胞由免疫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化,进而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足量抗菌药物覆盖的基础上,辅助杀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的分枝杆菌感染,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2010-2011年度复发和治疗抵抗麻风患者皮损中麻风杆菌对氨苯砜、利福平和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1年由各省麻风防治机构诊断并上报的治疗抵抗及复发麻风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皮损组织标本,提取患者皮损标本中的麻风杆菌DNA,对靶序列folP1、rpoB、gyrA 3个片段经PCR扩增后测序比对,寻找突变位点.结果 24例麻风患者中,11例为治疗抵抗患者,13例为复发患者.21例患者扩增的3个片段均为阳性,3例患者皮损内菌folP1片段有点突变,均为53:acc(苏氨酸Thr)→gcc(丙氨酸Ala),其中2例为治疗抵抗患者,1例为复发患者;1例复发患者皮损内菌rpoB片段有错义突变,为441:gat(天冬氨酸Asp)→aac(天冬酰胺Asn);未发现有gyrA片段的错义突变.结论 复发和治疗抵抗的麻风患者皮损中存在与氨苯砜和利福平耐药相关的folp1、rpoB片段突变菌,未发现与氧氟沙星耐药相关的gyrA片段突变菌.  相似文献   
74.
在一些慢性皮肤病及慢性系统性疾病的瘙痒机制中非组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上皮屏障的破坏、神经精神因素、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等)、阿片肽、神经生长因子、蛋白酶、前列腺素、白介素等介质以及激素和离子水平等共同参与,机制复杂,这与临床上单独使用抗组胺药不能有效缓解该类瘙痒是相符的.概述引起瘙痒的非组胺因素,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疗瘙痒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5.
儿童髋部和股骨的CT低剂量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扫描是对髋部、股骨病变作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手段,随着CT应用的增多,群体辐射剂量也明显增加。一次常规CT扫描的剂量相当于拍摄300张胸部X线平片的量,每降低10mAs的管电流相当于减少7~14张常规X线胸片的辐射剂量。儿童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相同CT扫描条件下辐射引发余生肿瘤致死率,1岁小儿是成人的10~15倍,  相似文献   
76.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为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在低场MRCP中胃肠道内的液体也可同时呈现高信号,从而对胰胆管的解剖形态和病变梗阻部位显示不佳,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应用口服3%。钆对比剂(Gd—DTPA),对低场MRCP图像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现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77.
目的验证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幼儿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创面处理全程应用MEBT/MEBO,结合全身综合治疗。结果42天创面愈合,四肢无畸形及功能障碍。结论MEBT/MEBO治疗幼儿大面积深度烧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1992年 5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 (TCS) 2 3例 ,现结合有关文献 ,总结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常见因素。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1 0~ 42 0岁 ,平均 12 5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2周~ 5年。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大部分有下肢及腰骶疼痛、感觉障碍 ;足畸形 12例次 ;大小便功能障碍 2 0例次。患者均行腰骶MRI检查 ,显示 :低位脊髓圆锥、终丝增粗 ,并发腰骶段脊椎裂 11例次、脊髓脊膜膨出 6例次、椎管内脂肪瘤 8例次、表皮样囊肿 1例次。有囊性脊椎裂修补手术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微孔板反向分子杂交技术与PCR-ELISA相结合的“拟芯片”法检测和鉴定几种常见的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5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偶遇分枝杆菌)16s rRNA 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PCR产物:其次对"拟芯片"法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检测;再用建立的方法对9例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拟芯片"法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探针包被浓度为100 nmol/mL,探针包被时间为15 min,杂交的温度为55℃,杂交时间为45 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的稀释度为1:800;"拟芯片"法敏感性为1×101~1×102个菌细胞/mL;特异性较好,各菌探针与其他分枝杆菌间无交叉。结论 "拟芯片"法是快速、敏感及特异的皮肤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0.
瘙痒是一种具有强烈搔抓欲望并足以引起搔抓的感觉,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其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明确.综述有关瘙痒的神经传导、神经递质及受体、以及神绛纤维和肥大细胞在瘙痒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瘙痒机制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对瘙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也将有助于研发更具有靶向作用的瘙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