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修订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的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普通高校的1131名大学生,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和项目分析。结果:问卷的32个项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各项目与相应分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2-0.69之间;四个同一性状态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55-0.75之间,分半信度在0.56-0.6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好,该简版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同一性状态分量表与效标的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纳络酮在急性重度颅脑外伤中临床运用效果及用药安全怀。方法 20名颅脑外伤患GCS在8分以下用纳络酮4mg/d,同时随机对相同病情未用纳络酮病例对照观察病人生命体征,ICP,头颅CT变化和近远期GOS,语言障碍,运动障碍评估。结果 意识情况改善提前,ICP升高及脑水肿较前减少,致残率减少。结论 纳络酮可降低重度颅脑外伤使ICP升高,降低死亡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语言。治疗过程中未有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34.
螺旋CT及3D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螺旋CT及 3D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自 1998-0 6~ 2 0 0 0 -12我们对 2 5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普通X线摄片、螺旋CT及 3D重建检查 ,按Schatzker分类法 ,对X线摄片及 3D重建图像分型 ,且在胫骨平台俯视图上将平台骨折分为前外、后外、前内、后内象限骨折。结果  2 5例平台骨折 3D重建图像的胫骨平台分型和关节镜所见完全一致。在 3D重建图像的指导下 ,2 5例骨折进行手术 (其中 2 3例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 ) ,无 1例伤口感染 ,疗效肯定。结论 螺旋CT及 3D重建在助于胫骨平台正确分型 ,并补充了在三维空间上新的骨折分型 ,对手术入路 ,复位和内固定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科12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积聚等基础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评价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结果:颈动脉斑块积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积分改变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稳定或者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于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分离-个体化问卷(SITA)和"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外向性、开放性和谨慎性时,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越低则预测越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无论开放性高低,高水平的积极分离-个体化均预测更高的同一性延缓,且开放性越低,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影响越强;当开放性和谨慎性水平较低时,高的积极分离-个体化预测更高水平的同一性早闭。结论:人格在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中风合并呃逆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予胃复安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并加用针刺疗法;对照组予胃复安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7%,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男14例,女17例;年龄34~90岁,平均54.6岁.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14例(ⅡA型4例,ⅡB型7例、ⅡC型3例),Ⅲ型12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Ⅳ型2例,Ⅴ型3例.26例行闭合复位,5例闭合复位困难置入主钉前行骨折端切开复位.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2.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127.5 ml.本组27例(87%)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7.4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2例,中4例,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 PFNA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有效的装置,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手术创伤小,可达到较高的骨愈合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VitalStim吞咽治疗联合靳三针干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桂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病人,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90例病人随机分为VitalStim组、靳三针组及综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VitalStim组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治疗,靳三针组给予靳三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予VitalStim吞咽治疗合靳三针治疗。治疗3周后,分别对其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VitalStim组、靳三针组、综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0.0%、23.3%、6.7%,综合治疗组与VitalStim组及靳三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VitalStim组与靳三针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与VitalStim组及靳三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病人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与靳三针联合干预治疗,对促进病人吞咽功能恢复及预防吸入性肺炎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通关散药棒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靳三针及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关散药棒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个月后随访,以洼田饮水试验判定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电视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71.79%,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关散药棒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