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寰枢关节紊乱与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得出其机制为寰枢关节紊乱使得两侧椎动脉同时受到压迫或牵张刺激而痉挛,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抗MBP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抗MOG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率,并研究两种抗体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03—2013-09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90例为实验组(MS组30例,AM组30例,NMO组30例);同时选取4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对各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MBP抗体、抗MOG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及各亚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在血清及CSF中的抗MOG抗体和抗MBP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与AM组血清及CSF中抗MO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NMO组(P0.05)。MS组血清中抗MB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M组(χ2=4.356,P0.05),其余各亚组及CSF中的抗MBP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MS组血清中的抗MB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CSF组(χ2=5.963,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抗MBP抗体、抗MOG抗体高表达,对疾病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血清中的抗MOG抗体和抗MBP抗体含量差异可辅助疾病各亚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 (Aβ1-42)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30例AD 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水平.结果 MCI组和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均高于正常组, Aβ1-42的浓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对MCI和AD的诊断有应用价值,但不能用于MCI和AD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
张咏梅  胡斌  孙玲  王朝辉 《江西医药》2010,45(5):462-46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2009年4月~2009年12月在江西省精神病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以100%MT为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右侧前额叶部位,频率为1Hz,每次刺激1500次,治疗2周(总10次)。于治疗前、后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分值变化。结果低频rTMS治疗后,患者HAMD24分值平均为(13.5±6.9)分,治疗前平均分值为(26.1±4.0)分,治疗后平均分值下降,经统计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0,P〈0.01)。治疗有效率为76.6%,显效率为53.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生物的防卫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原始生命的“边界”或“表面”,还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膜。或是多细胞生物的体被系统,均属生物的防卫系统,是从低等到高等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命独立存在和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生物的防卫功能;无论是维护DNA稳定的机制;还是保证DNA忠实复制的错配校正系统,都不能用“稳态”、“遗传”等生命属性所概括,而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更是生物的防卫功能。只有把它们归入生物的防卫系统才能充分说明它们的重要作用,才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生物的防卫功能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76.
众所周知 ,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单位划分为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和语篇等 6个层面。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翻译层面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这 6个层面中的 1个或几个层面上进行翻译。无论是在哪个层面上进行翻译 ,要求译语必须准确、科学、简洁和规范 ,科技翻译尤其如此。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层面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少。中医名词术语从语言学角度可划分为音位、词素、词和词组 4个层面 ,因此 ,中医名词术语是在 4个层面上进行翻译的。1 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层面及其译语特点1 1 中医名词术语的音位翻译层面及其译语特点 中医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淋巴结结核淋巴穿刺液中,结核菌L型的存在状况。方法标本采自我院56例结核内科住院的淋巴结结核患者的淋巴结脓液,经2%NaOH处理后,分别接种在罗氏培养基ESPMyCO培养液及结核菌L型培养液中,以查找结核菌和L型结核菌。结果在56例中,查到结核菌L型10(17.9%)例,涂片阳性10(17.9%)例,罗氏培养3(5.3%)例,ESPMyCO快速培养11(19.6%)例。结论对淋巴结结核穿刺液培养时,应同步做结核菌L型的培养。  相似文献   
78.
嗜酸性集落形成细胞(EO-CFC)存在于正常骨髓中,许多方面与粒-单核集落形成细胞(GM-CFC)有所不同。虽然已知GM-CFC主要属于周围血液淋巴细胞的N细胞亚群,但尚不知EO-CFC是否也属于N细胞。作者取正常人骨髓及周围血液用FicollHypaque 沉降法分离细胞,做软琼脂培养,用抗氰化物过氧化物酶(Cyanide-ri-sistant Peroxidase)活性染色或根据细胞呈致密包裹样生长来鉴定嗜酸性细胞集落。用E花结和EAC花结试验,或用Leu-1和HLA DR单克隆抗体检查膜标志。实验结果如下:嗜酸性细胞集落比粒-单核细胞集落增殖缓慢,培养21天集落数最多,培养28天集落数不再增多,但集落变大,骨髓嗜酸性  相似文献   
79.
王朝辉  王军 《河北医药》2001,23(6):418-418
我院自 1994年 7月~ 1999年 10月间 ,实施急诊部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溃出血 12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3 7~ 70岁 ,平均 48岁。腹痛及失血 10例 ,仅有贫血 2例。发病前有肝区疼痛、乏力、厌油者 7例 ,轻度黄疸者 3例 ,无任何症状者 3例。术前B超检查明确诊断者 6例 ,CT检查明确诊断者 3例 ,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手术探查见破裂的肝癌呈巨块者 9例 ,单个结节破裂出血者 3例 ,合并有肝硬变者 10例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细胞癌。本组病人采用距癌肿边缘 …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淋巴结穿刺和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脓液进行结核菌的培养和药敏实验,寻求提高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的方法以及淋巴结核菌的耐药性分析.方法将穿刺和采取的脓液分别用直接接种法和2%H2SO4处理法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观察生长情况,对生长的结核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用2%H2SO4处理法接种的脓液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接种法.药敏实验敏感23例,敏感率54.8%,耐药19例,耐药率45.2%,耐药率较高.结论利用2%H2SO4处理可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淋巴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药敏情况说明,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与用药不规范、化疗措施不得力有关.应加强规范管理;在一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注意二、三线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