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87篇
内科学   397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121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科学   278篇
综合类   1023篇
预防医学   526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445篇
  14篇
中国医学   489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正>慢性难愈创面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危及生命的个体,可能导致截肢和严重的疾病[1]。微血管病变所致的局部组织缺血微循环障碍是创面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2]。国内外学者应用内皮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内皮细胞难以获取且为终末细胞,无法在体外大量扩增而受到限制[3]。近年来,血管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利用DHBV感染鸭模型,研究鸭IFN-γ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对: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和预防DHBV感染的作用。方法 用DuIFN-γ真核表达质粒与DHBpre S/S DNA疫苗共免疫,或用DHBpreS/S DNA疫苗单独免疫正常幼鸭,检测经免疫前后鸭PBMC表达DuIFN-γ的mRNA水平(半定量竞争性RT-PCR)、诱生的抗体水平(ELISA)、病毒攻击免疫鸭后血清和肝脏中的病毒DNA变化(斑点和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结果 IFN-γ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可以增强DNA疫苗诱导的鸭PBMC 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用大剂量病毒攻击免疫鸭的结果显示,用DuIFN-γ表达质粒和DHB preS/S DNA疫苗共免疫鸭清除:DHBV的速度,明显比仅用DHBpreS/S DNA疫苗免疫鸭清除病毒的速度快,肝脏中DHBV总DNA和共价闭环DNA(eccDNA)的量也低于DHBpreS/S DNA单独免疫组。结论 IFN-γ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免疫调节佐剂在:DNA免疫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患者 女,3 6岁,因第1胎生育弱智儿及早期自然流产一次就诊。查体:患者表型、智力正常,妇科检查及内分泌、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计数3 0个分裂相,分析2 0个。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 ,t( 3 ;7) (p2 3 ;p2 2 )。患者之女染色体核型为:46,XX ,-7 der( 7) ( 7qter→cen→7p2 2∷3p2 3→3 pter)。家系调查:患者有4个哥哥,1个弟弟,除三哥智力低下外,其他表型正常;大哥二哥已婚,大哥生育两个表型正常的女孩,二哥不育。但家庭其他成员未做染色体检查。讨论 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3年来麻疹的流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麻疹。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65例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个月的婴幼儿至48岁的成年人均有麻疹发病,以6个月至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56.2%。城镇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外来工的儿童。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多在38—39℃之间。成人麻疹多为不典型,并发症多,以腹泻较常见。麻疹抗体IgM检测阳性率为86.4%。结论婴幼儿仍为目前麻疹的高发人群,在春夏季节.密切接触者发病率高。加强农村和外来工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IL-15真核表达质粒对乙肝蛋白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构建IL-15真核表达质粒(简称pIL-15)和含有IL-12信号肽的IL-15真核表达质粒(简称pIL-2s-15),CTLL-2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两种质粒真核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将这两种质粒分别与HBsAg共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 IgG及IgGl、IgG2a亚类的效价。结果:与HBsAg蛋白疫苗共免疫时,pIL-15可使HBsAg诱导的抗-HBsIgG效价升高,显著高于载体pcDNA3.1与HB—sAg共免疫对照组,pIL-2s-15对HBsAg诱导抗-HBsIgC效价没有明显影响。与HBsAg pcDNA3.1组相比,HBsAg pIL-2s-15组和HBsAg pIL-15组诱生的抗HBsIgG2a亚类均升高,但前者IgG2a/IgG1比值最高,与HBsAg pcDNA3.1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HBsAg pIL-15组IgG2a/IgG1比值与HBsAg pcDNA3.1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pIL-15真核表达质粒可增强蛋白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IL-2s-15真核表达质粒则主要使免疫应答趋向Th1型。  相似文献   
66.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1)DAXXKG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NSCG(P<0.01);(2)血清LPO含量,随着再灌时间延长,NSCG呈上升趋势,DAXXKG略下降,再灌240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膜LPO含量,DAXXKG低于NSCG(P<0.05);(3)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与LP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这些结果提示DAXXK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其保护心肌细胞膜的效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致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芪丹通脉片治疗组(QDTMT treatment group),对照组经十二指肠给予生理盐水(1.5ml/kg),给药后30min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血流量,在其下缘左前降支1/2处结扎90min,松开后再灌注180min观察,分别于灌胃前、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静脉快速均匀推入微泡声学造影剂SONOVUE,FLASH模式进行静脉声学造影,实时连续记录心肌声学造影前后的图像采用,采用Echopac图象工作站软件包进行分析心肌声学造影的图像视频密度,根据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价心肌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状态,根据图像分析缺血心肌范围的影响。芪丹通脉片组则经十二指肠给予芪丹通脉片浸膏混悬液(1g/ml,1.5ml/kg),其余实验过程同对照组。并在不同时间点从冠状静脉窦采血,检测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的含量。结果在基础状态、缺血前和缺血90min,对照组和芪丹通脉片干预组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缺血后出现的灌注缺损所占左心室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再灌注180min两组的AUC存在显著差异(14.09±2.31 vs 11.47±1.55,P<0.05),左心室心肌灌流均没有完全恢复,但芪丹通脉片能够显著促进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灌流的恢复(92.10±2.2)%,与对照组(87.49±4.12)%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芪丹通脉片处理组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分别为(68.98±10.01)μmol/L、(67.55±9.81)μmol/L和(114.73±11.89)μg/L,(139.97±12.36)μg/L,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56.38±8.27)μmol/L,(53.55±6.03)μmol/L和(137.40±13.48)μg/L,(161.90±19.14)μg/L,(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的恢复,调节循环血中的NO和ET含量,改善微循环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8.
目的:调查陕西、青海、新疆三省(区)部分人群庚型肝炎病毒(HGV/GBV)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ELISA方法,共调查三省(区)1469份血清中GBV-IgG抗体。结果:少数民族血清GBV-IgG抗体的阳性率(藏族4.11%,蒙古族5.36%,维吾尔族4.55%,回族4.00%)略高于汉族(1.36%-1.7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毒人群GBV-IgG阳性率(11.30%,34/30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44%,18/736),(P<0.01);献血员GBV-IgG阳性率为1.02%-7.68%。结论:三省区民族间GBV-IgG抗体阳性差异无显著性,血源性传播是其重要途径,应加强对献血员及吸毒人员的监管。  相似文献   
69.
为了对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通过2次骨髓瘤细胞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脾细胞间的融合试验和多次筛选以及克隆化,建立了4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中2株的靶抗原为血吸虫成虫肠道;1株为成虫表面膜;另一株为成虫的肌细胞或纤维细胞。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前3株均为IgG_1。除了SM 48-2对虫卵呈弱反应外,未见对血吸虫虫卵、尾蚴、童虫有阳性反应;亦未见对曼氏血吸虫、肺吸虫、华枝睾吸虫、疟原虫及利什曼原虫有阳性反应。这几株细胞已在体外培养下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达6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70.
男用节育药棉酚的临床研究——880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男用口服节育药棉酚七年多来经8806例临床试用,其抗生育效果是肯定的。起效量以20毫克每日一次较宜,服75天即可起效,有效率为98.48%。维持量为50毫克每周一次,维持效果为99.07%。服药后的副反应有乏力(12.61%)、消化道反应(4.15%)、性功能改变(5%),这些副反应均在服药早期出现,短期内可自行恢复或服中西药后消失。少数对象出现低血钾肌无力症(0.75%),服用含钾药物可防止其发生或迅速治愈,其发生原因可能系棉酚抑制了肾小管上皮的钠-钾ATP酶活性而导致肾性失钾,但临床观察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停药后生育能力的恢复与服药总剂量、服药时间有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少数服药时间过长的对象,其精子恢复较慢,有持久性不育的可能。棉酚对子代无致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