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动态观察祛瘀生肌法对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细胞周期影响。方法 :以实验性大鼠创面为动物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观察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在创面修复第 3天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组在G1期所占比例低于模型组 (P <0 .0 5 ) ;在S、G2 -M期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5 ) ;在创面修复的第10天 ,生肌化瘀方在S期低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祛瘀生肌法对创面修复细胞周期的影响决定细胞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在创面修复早、中期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胶原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m blot杂交法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MMP- 1和Ⅰ、Ⅲ型胶原mRNA在创面修复早期和中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创面修复初期(3天)和中期(10天)对比,生肌化瘀组MMP-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模型组MMP-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祛瘀生肌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MMP-1 mRNA表达的影响是其促进创面修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促进创面修复(呈皮肤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以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分别加入生肌方、化瘀方及生肌化瘀大小,小剂量药物血清,运用细胞化学ABC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生肌方能够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且均高于模型组(P<0.01);化瘀方能够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且低于模型组(P<0.01);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Ⅰ、Ⅲ型胶原代谢。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大鼠愈创模型创面TGF—β1、TGF-β3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分另1造成正常创面模型和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生肌化瘀方组、化瘀方组和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分另4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生肌化瘀方及化瘀方组各时段(3d、7d、11d)TGF—β1及TGF-β3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P〈0.05)。化瘀方TGF-β1均低于生肌化瘀方组(P〈0.05),但TGF—β3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促进创面TGF—β1及TGF-β3分泌,有利于创面愈合,同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72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后,剪去背部全层皮肤造成糖尿病皮肤溃疡,将其随机分成生肌化瘀方1(生肌方:化瘀方=1:2)组、生肌化瘀方2(生肌方:化瘀方=1:1)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干创伤后第3天、第7天和第11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生肌化瘀方1组创面愈合时间较生肌化瘀方2组和生理盐水组短(P<0.05)。创面修复第3天,各组均未检测到Bax和Bcl-2表达。创面修复第7天和第11天,与生理盐水组和生肌化瘀方2组比较,生肌化瘀方1组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呈阳性表达(P<0.05)。结论:祛瘀生肌中药可调节糖尿病大鼠模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是祛瘀生肌法促进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重用化瘀药物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以往实验显示补益生肌法有促进创面修复和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为了解其作用机制,在创面修复早、中期观察该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I,III型胶原和胶原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创面造模后随机分为喂药3,10d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分为生理盐水模型组、补益生肌方组,每组各8只。采用Northernblot杂交法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胶原MMP-1和I,III型胶原mRNA在创面修复早期(3d)和中期(10d)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创面修复3d时,补益生肌组的MMP-1的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I,III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创面修复10d时,补益生肌组MMP-1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I,III型胶原的mRNA表达强于模型组。创面修复初期(3d)和中期10d)对比:补益生肌组MMP-1的(mRNA表达降低;I型胶原mRNA表达略降;III型胶原无明显变化。模型组MMP-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I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III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补益生肌法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I,III型胶原和M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通过抑制MMP-1的分泌,从而使创面I,III型胶原的分泌增加,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免疫失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大肠癌治疗重要的靶点。从中药调节大肠癌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联合化疗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调节对大肠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失调,中药治疗对两方面皆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在大肠癌的治疗方面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作用外,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复黄膏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创面修复第11d,Ⅰ型胶原mRNA表达复黄膏组明显低于创面对照组(P〈0.05),但和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Ⅲ型胶原mRNA表达复黄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Ⅰ、Ⅲ型胶原增殖和平衡,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肛裂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行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古代中医多将肛裂归在痔之列,称为“钩肠痔”、“裂痔”或“裂口痔”等。该病多见于青中年人,绝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也可在前正中线上,侧方出现肛裂极少。  相似文献   
100.
乳没外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乳没外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改善术后相关不适症状的临床疗效,为该方应用于肛瘘术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没外洗方组30例,高锰酸钾组30例,痔疾洗液组30例。术后每天便后换药前熏洗1次。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3、5、7、10天的创面疼痛及渗液积分,创面愈合天数,便血天数,脓腐脱落天数及肛门坠胀感天数等几项指标。结果:治疗术后疼痛、脓腐脱落和创面愈合方面,乳没外洗方组优于高锰酸钾组(P<0.01)与痔疾洗液组(P<0.05);治疗术后创面渗液、术后出血方面、术后肛门坠胀,乳没外洗方组及痔疾洗液组的疗效优于高锰酸钾组(P<0.01),而与痔疾洗液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乳没外洗方具有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不适症状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