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术后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5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8天,2组患者间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7.89±138.67)mL,(456.00±132.03)mL;t=1.665,P=0.099];但观察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34±222.06)mL,(1 103.34±261.87)mL;t=4.665,P=0.033;(401.89±98.67)mL,(566.00±102.03)mL;t=4.871,P=0.026]。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4例,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19例,输入同型浓缩红细胞4个单位后,血红蛋白含量均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8,P=0.000)。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中位数8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62.
创伤后发热,不同内科疾病的发热,由于气血瘀滞,气机紊乱,营卫不和,常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我们根据平乐正骨“活血化瘀”为骨伤治疗总则的指导思想,从伤科发热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3.
久病虚阻从肝脾肾、气血论治——郭维淮学术思想撷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维淮老师是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耕耘杏林6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术思想源于歧黄,基于仲景,私淑薛己、清任,执着探索,师众而各取所长,承先而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久病之后,外损内伤、气滞血瘀、血癖痰阻、闭塞经络,从肝、脾、肾、气血论治的理论,是郭维淮临床学术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调治原则和推陈出新的治疗方法。作者随师学习,幸有所得,对郭老调治外损内伤,气滞血癖,痰瘀互阻,经络不通,从肝脾肾、气血论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骨水泥型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水泥的应用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现对我院1998年5月以来应用的骨水泥型假体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7例,男25例,女7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岁。老年性骨性关节炎73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外伤后膝关节骨性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决胫骨平台骨折经皮固定问题 ,对撬拨复位、经皮鱼嘴钳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 ,共治疗 36例 ,按马元璋后期疗效标准评定 ,良好 2 8例 ,占 77.77% ;较好 5例 ,占 13.88% ;一般 3例 ,占 8.35 %。认为该治疗方法固定可靠 ,能早期进行伤肢功能锻炼 ,同时减轻了手术创伤 ,降低了手术治疗率 ,避免了取内固定物二次手术 ,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简便、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6.
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8例按Insall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8.9%,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和股内侧肌止点外下移、髌韧带外侧半内移的综合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根据骨块的大小及损伤的时间处理髌骨骨软骨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郭维淮老师是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耕耘杏林6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术思想源于歧黄,基于仲景,私淑薛己、清任,执着探索,师众而各取所长,承先而有独到见解,尤其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对气血的调治有独特认识,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今就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所得,对郭老调治气血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1调治气血的依据及内涵老师认为调治气血的基本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肢体的损伤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正如《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血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  相似文献   
68.
外侧支持带分层松解在习惯性髌骨脱位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习惯性髌骨脱位术中必需的术式之一,如松解不彻底,则术中脱位的髌骨难以复位,术后易出现髌骨外侧残余疼痛;如松解彻底,则外侧关节囊难以关闭。传统方法是内侧切除多余的关节囊修补外侧缺损,操作复杂费时,且关闭不严,易出现外侧皮下积血积液,是导致切口感染,甚至关节腔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02年8月-2006年6月作者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分层松解的方法结合髌骨联合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羌归膝舒丸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归膝舒丸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60d,观察临床疗效、WOMAC评分及IL-1β和TNF-α的变化。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6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OMAC评分及IL-1β和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归膝舒丸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下调外周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USP49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影响。方法 首先基于数据库了解USP49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并鉴定,使用不同浓度的IL-1β预处理软骨细胞,检测USP49基因表达与蛋白水平后,选择合适的IL-1β浓度模拟骨关节炎。使用IL-1β处理构建的USP49过表达软骨细胞,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测定USP49、β-catenin及软骨降解相关蛋白MMP-1、MMP-13表达。结果 较正常人样本,USP49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表达显著降低。原代软骨细胞经不同浓度IL-1β预处理后,USP49表达明显抑制,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USP49过表达可显著减弱IL-1β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β-catenin、MMP-1、MMP-13表达。结论 USP49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