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51.
人脑胶质瘤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伟  庞琦  张珑  金澎  张庆林 《癌症》2001,20(3):326-327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抑制血管生成是不同于常规的新的抗肿瘤策略,在一些肿瘤实验性治疗中已取得理想疗效[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强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中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密切相关[4]。为探讨胶质瘤中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7例人脑胶质瘤标本选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12~69岁,中位年龄38岁。按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法[5],本组病人低恶性度(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3例,中恶性度(间变性胶质瘤)22例,高恶性度(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2例。8例正常脑组织系颅内减压手术中获得。各标本切取后常规石蜡包埋,作5μm连续切片,1张作HE染色用于重新确认病理结果,其余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52.
由于麻风杆菌的嗜神经性,麻风病人周围神经遭到严重损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确定了麻风病人从确诊到治愈过程的每十阶段都存在着可能发生畸形和残疾的危险。为此,我们不仅在治疗现症病人时注意畸残的发生,即使是愈后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发生和发展,要从单纯的药物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相结合。作对100例治愈后麻风足部畸残作为穿防护鞋对象进行了观察.对麻风足部患提供又一康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研究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adr中Pgp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寡核苷酸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方法根据MDR-1基因序列合成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胶质瘤耐药细胞,应用RT-PCR、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分别在转染后6、12、24、48h对其进行MDR-1mRNA水平及Pgp含量的检测。结果流式细胞及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6h即可发现胶质瘤耐药细胞Pgp和MDR-1mRNA减低,减低程度与转染后的检测时间相关,12~24h减低程度最为显著(P<0.05),48h后恢复至转染前的水平。结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的Pgp表达和减低MDR-1mRNA水平具有明显的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了解其作用的规律性有助于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更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4.
人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检测了3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5例正常脑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32例人脑胶质瘤中有26例端粒酶表达为阳性(81.3%),而正常脑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的阳性表达(P<0.005),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有 差异(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可以作为脑胶质瘤的恶性标记之一,测定胶质瘤端粒酶活性对其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新鲜脑膜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合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PCNA指数高于良性脑膜瘤,但同时其凋亡也增加;PCNA指数与凋亡指数之间成正相关.结论PCNA指数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对脑膜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过程是脑膜瘤增殖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性,29岁,维吾尔族,以左食指粗大畸形29年为主诉入院。专科检查,左手食指较其它手指明显粗大,长度正常,食指挠侧有多个结节样隆起,质韧,活动度小,尺侧异形不明显。食指活动有力、自如,感觉正常。X片示:食指第二节指骨处有2×1×2cm骨软骨瘤,住院诊断为左侧食指巨指畸形合并骨软骨瘤。手术切除时,发现皮下挠侧指间固有神经为增粗的条索状,色黄,质韧,包膜完整,组织学检查后诊断为神经纤维脂肪性错构瘤。讨论:巨指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报道较少,巨指畸形主要有2种表现,一种为不对称型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异常增生,神经粗大,骨胳发育正常;另一种为对称型,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异常增生,神经粗大,包括骨骼发育异常。巨指畸形合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所有病人术前的颅内杂音、突眼和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在1周内恢复正常,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病人术后获得1—3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球囊栓塞仍为首选方法。当病人不能耐受或不允许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时,可以选用HydroCoil。HydroCoil治疗CCF安全、有效、稳定,颈动脉保持通畅率高,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对146例老年颅内血肿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致伤原因中坠落伤占49%、车祸伤占25%,打伤占11%,原因不明占15%。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各种血肿中,慢性硬膜下血刀性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9例,急性脑内血肿14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俣并脑内血肿25例,亚急性硬下血肿7例,颅脑CT扫描均发现颅内有不同密度的阴影。136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