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中学生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水平与应对能力,为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月,在北京市大兴区抽取城镇、农村中学各1所,对高一、高二学生合计614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14名学生,食物中毒发生原因知晓率为10.26%,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对措施知晓率为10.75%,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知晓率为10.75%.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的应对措施知晓率为9.9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知晓率为19.22%;能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占40.72%,76.38%发生“非典”、食物中毒等事件选择听从学校或教师的安排。[结论]高中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应对相应公共卫牛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榀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2000~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合计确诊麻疹387例,年均发病率为9.32/10万。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0.62%,本地病例占19.38%;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0.88%,临床确诊病例占19.12%。2000~2005年发病率分别为6.10/10万、3.41/10万、8.69/10万、4.48/10万、4.35/10万、26.59/10万。年均发病率,城镇地区为2.98/10万,城乡结合部为14.36110万,农村地区为10.01/10万。387例中,3~6月发病的占74.94%;散居儿童占36.18%,民工占18.09%,学生占10.85%;0~11月龄占19.90%,20-29岁占26.10%;男性占60.47%,女性占39.53%;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7.49%,无免疫史的占54.52%,免疫史不详的占37.98%。[结论]外来人口流人和免疫空白是大兴区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介绍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与定题服务网络平台的系统设计,包括开发环境、查新与定题服务流程以及主要功能设计,指出系统具有功能全、参与角色多、服务过程透明等特点.该平台可完成相关工作网上受理等功能,进而提高情报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54.
全世界痴呆症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是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疾病负担之一。有证据表明,常见的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痴呆发病相关,代谢相关性血管疾病能加速人类认知衰老。目前痴呆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但科学方面的努力表明痴呆是可以预防的,可以在痴呆发生之前以及在其自然发病过程中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方面得到改善。这篇综述的重点是强调危险因素与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识别血管因素在痴呆预防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提供血管健康管理预防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畲族人静息心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于2009年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中国福建省福安市畲族聚集地6个自然村511人为调查对象,最终样本量325例,进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检查,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静息心率(RHR)为动脉硬化设备VS-1000和超声设备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检测血液血脂、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调查人群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和既往史等)。 结果不同四分位数RHR水平,RHR1≤61次/分,RHR2为62~69次/分,RHR3为70~77次/分,RHR4≥78次/分,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HDL-C、CF-PWV、CR-PWV显著不同(P<0.05),RHR4组甘油三酯(TG)、TC/HDL-C、DBP、CF-PWV、CR-PWV显著高于RHR1组,而HDL-C显著低于RHR1组(P<0.05);而CAVI、ABI、C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未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模型中,与RHR1组相比,RHR4组的动脉硬化OR值为3.074(95%置信区间为1.555~6.075,P=0.001);而进一步调整了年龄和性别之后,RHR4组的OR值增加为4.542(95%置信区间为2.078~9.928,P<0.001);再一次调整了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传统危险因素之后,RHR4组的OR值更进一步增加为5.336(95%置信区间为1.512~18.831,P=0.009)。 结论在中国福建畲族自然人群中,较高的静息心率水平伴随有较高的血压、血脂和动脉硬化水平。此外,较高的静息心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且独立于传统的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我国医院医务人员对早期血管病变认识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血管早期病变的认知现状。推广早期综合防治血管疾病策略。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参加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班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所在医院常见心血管疾病种类;能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具体项目;何种药物可以逆转早期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是否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普及的前提。结果:对65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住院医师占21.68%,主治医师占36.95%,副主任/主任医师占25.65%。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最常见心血管疾病顺序分别为心绞痛55.42%,脑卒中38.17%,心肌梗死28.70%,心力衰竭28.24%,高血压28.24%;关于血管病变早期检测57.4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认为通过血管造影者占46.72%,认为通过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者分别占40.61%和31.76%;分别有76.49%和53.8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逆转早期血管病变;96.79%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负担;78.4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于推广的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应该是操作方便和无创伤。结论:约半数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早期无创血管病变检测方法不熟悉,无创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7.
运动试验过程中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试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无创检测心肌缺血,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体检有助于评价患者心血管危险。另外,运动试验还可用于识别心律失常,尤其是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针对运动试验诱发的心律失常(exercise test induced arrhythmias,ETIA)的临床意义一直未达成共识,但是,最近的长期随访研究对其认识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8.
胆红素抗氧化作用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近年研究表明它是内源性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和清除氧自由基,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最终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近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呈负相关,本综述了目前对胆红素抗氧化作用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9.
成人中鼻道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0.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 ,针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在过去的研究中 ,尤其是进行Framingham研究的研究人员已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评价危险因素的方法。但迄今为止 ,人们仍然在不断寻找其他的 ,能够更为确切反映心血管危险的信号。如血栓形成的信号 ,内皮功能障碍的信号 ,斑块形成的信号 ,以及其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号。其中最重要的人群监测方法是对高敏C -反应蛋白 ,动脉僵硬度 (可直接测量或通过脉压所间接反映 )和踝动脉 /肱动脉指数的检测[1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