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陈卫衡  齐亮  林坤弟  张印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12,24(2):11-13,16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类型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75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造影融通术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资料,将其统计分析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归纳出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走行特点及旋股内、外动脉起源类型.结果:患者组股骨头血供深外干型(占41.10%)多于正常人组(占25%);而深全干型(占34.25%)则少于正常人组(占52.78%).患者组旋股内侧动脉多起源于股动脉(占58.11%),正常人组多起源于股深动脉(占90.62%).而两组旋股外侧动脉同样多起自股深动脉.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类型与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股骨头动脉的解剖类型异常可能对本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还原法观察薯蓣皂苷元对U-2OS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透射电镜观察U-2OS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薯蓣皂苷元对U-2OS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半抑制率为87μmol/L;薯蓣皂苷元作用后U-2OS细胞出现核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边集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同时,薯蓣皂苷元也诱导U-2OS细胞胀亡。结论薯蓣皂苷元通过诱导U-2OS细胞凋亡或胀亡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bone strong,伯司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伯司庄组)400例与壮骨关节丸(对照组)20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伯司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控显率为47%,伯司庄疗效明显优于壮骨关节丸。(2)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伯司庄组优于对照组。(3)伯司庄组比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加快。(4)伯司庄对病情轻的患者疗效较好。结论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4.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导致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周围神经再生是临床医学经常遇到而又亟待解决的难题.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然而其术后功能恢复并不理想[1].周围神经损伤虽然局限于神经元轴突部分,但功能恢复涉及神经元胞体,轴突和靶器官.故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个环节,即保护神经元、提高神经再生速度和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延缓或发生了不可逆性损害,均将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而最终影响疗效.骨骼肌的发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都受到运动神经的支配和调节[2],一旦失去神经支配,将丧失收缩功能,肌肉体积减少,肌纤维会逐渐萎缩,并逐渐被结缔组织所替代,肌细胞同时也发生一系列的改变[3].  相似文献   
65.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痹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痹病患者 300 例,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试验组 200 例,追风透骨丸对照组100 例,从临床疼痛、功能障碍改善等方面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在疼痛、功能障碍改善和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总有效率为 91.5% ,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反应。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是治疗痹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痛风宁颗粒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血沉、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痛风宁颗粒及丙碘舒治疗,一个月对比观察血尿酸、血沉、CHO、TG、HDL-C、全血低切比粘度(NB)、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沉、CHO、TG、NB、NN、HT、PAO均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升高,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痛风宁颗粒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合并症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横形骨折、斜形骨折在同一部位、相同条件下骨折愈合的速度,为临床判断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肱骨中段横形、斜形骨折在骨痂同样充满断端且骨痂力学性能相同条件下,分别在肢体远端纵轴、水平轴和矢状轴方向上施加相同载荷,比较两种骨折断端间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量,及肢体远端的最大位移量。结果在肢体远端各种加载条件下横形骨折的断端在同一平面上受力和位移相差不多,要使之破坏加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值。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端不在同一平面上,所受应力和位移相差较大,近端受力大、位移小,远端受力小、位移大,要使之破坏只要较小的加载力,骨折近端即可首先出现断裂,继之因应力集中而波及整条骨折线,使骨骼再次骨折。纵轴加压或拉伸对肢体远端的位移影响少,而水平轴和矢状轴方向尽管加载力较小,仍能产生肢体远端的较大位移。结论在相同部位、相同力学条件下,横形骨折比斜形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68.
采用纳米相陶瓷远红外线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研究其消炎和止痛作用,并观察其组织学上的病理表现,结果表明:(1)根据文献介绍自行改良制作的动物软组织损伤打击器是可取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2)纳米相陶瓷远红外线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具有良好消炎作用。(3)纳米相陶瓷远红外线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健骨颗粒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建立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28d后分别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骨组织形态学等手段,观察各组模型大鼠的骨密度(BMD)、骨形态结构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健骨颗粒组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C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PTH、TNF-α浓度低于模型组,骨小梁结构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健骨颗粒能有效控制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量丢失,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有效防治维甲酸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0.
肖毅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04,16(9):59-6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m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原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该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术后再脱位等并发症.自1961年Robert Salter(1)发表了手术治疗DDH的论文,使本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就各家学者对0~12岁的DDH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为临床上治疗DDH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