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344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CT-8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80、120μmol/L)对细胞分别进行干预24、48、72 h;MTT法检测不同时间Res对HCT-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es对HCT-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qRT-PCR分别检测Res对HCT-8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浓度为40、80、120μmol/L)在干预后24、48、72 h均可以明显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同种黏附能力增强,异种黏附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 120μmol/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Res 120μmol/L作用HCT-8细胞48 h后,HCT-8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性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细胞EMT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受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52.
目的阐明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化疗期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为NSCLC患者在化疗中优选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3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低剂量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组32例和高剂量PPN组31例。各组均应用统一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在饮食平行的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处理,PPN组予以静脉营养支持:低剂量组给予250ml/d 9-AA复合氨基酸,高剂量组给予500ml/d 9-AA复合氨基酸。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结果化疗前后3组的NK细胞、CD3^+、CD3^++CD4^+的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化疗后的NK细胞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组化疗前后CD3^+、CD3^++CD4^+、CD3^++CD4^+/CD3^++CD8^+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的CD3^++CD8^+、CD3^++CD4^+/CD3^++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加重NSCLC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而化疗期间给予一定量的9-AA复合氨基酸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对NSCLC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改善营养状况、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放射肿瘤学走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工程物理、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21 世纪"精确放疗"时代在慨念上正在颠覆传统放疗,放射治疗在放射肿瘤学技术中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选择性最广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微创、无创"概念与传统手术比较成为世界未来最具发展的肿瘤局部治疗学科;快速发展"青年期"时代的"精确放疗"己在物理、临床衍生了IMRT、IGRT、VMAT、BGRT、ART、质子放疗等放疗层出不穷的新临床模式[1].  相似文献   
54.
5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操作简单,目前仍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血管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自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探讨。结果 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罕见,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明确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案首选手术治疗,其疗效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8.
刘日辉  王卫东 《临床荟萃》2003,18(9):513-5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将68例高血压伴高尿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氯沙坦组:给与氯沙坦50mg/d;卡托普利组:给与卡托普利12.5mg/d。疗程2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氯沙坦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两组之间差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还有降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及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刚果红、微量平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及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刚果红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26.2%和12.7%;生物膜半定量法,金葡菌:普通肉汤、0.25%葡萄糖、2%、4%乙醇、2%、4%氯化钠阳性率分别为14.7%、29.6%、32.7%、19.6%、13.1%和14.6%;CNS分别为13.9%、27.8%、26.5%、18.5%和21.5%。结论临床标本葡萄球菌相当一部分能产生生物膜,葡萄糖、乙醇能促进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60.
缺氧缺血对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紧密连接(BBB-tight junction,BBB—TJ)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缺氧缺血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ECV304与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缺血组(H/I组)、BB-1101预处理组(P组)3组。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BBB-TJ变化;通过吖计数仪测定核素标记牛血清白蛋白(^125I-BSA)通透量检测BBB屏障功能。直接免疫荧光观察细胞骨架蛋白Actin分布的改变,Westemblot检测Actin、Occludin、ZO-1和MMP-9表达量的改变。结果:电镜观察见C组内皮细胞间形成光滑、连续、较高密度的紧密连接,免疫荧光检测见细胞骨架蛋白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核周边。形成肌动蛋白丝带,轮廓内包含大量柬状排列有序的微丝结构,细胞间连接紧密。缺氧缺血后.H/I组细胞间连接开放,形成裂隙,而胞膜及胞核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模糊、部分断裂,并有应力纤维形成,出现细胞间裂隙,BBB对岱I—BSA通透性明显增高,与C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ZO-1的表达量显著减少,MMP-9的表达显著增多,而Occludin和Actin的表达量无改变。BB-1101预处理后,P组细胞BBB-TJ破坏减少.周边肌动蛋白丝带重新出现,细胞间裂隙较少,岱I-BSA通透量较H/I组明显下降(P〈0.01).MMP-9的表达较H/I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1)缺氧缺血能促使BBB—TJ的开放进而导致BBB通透性增加;(2)BBB-TJ的开放可能与BBBActin的重组及ZO-1的表达量降低有关;(3)缺氧缺血能增加MMP-9的表达:(4)MMP-9与缺氧缺血时BBBActin的重组及ZO—1的表达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