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的存在意义。方法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战37个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测序发现HBVCP序列是变异的高发区,在直接重复序列(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48.7%,18/37)区,缺失突变与替换突变在TATA样盒TA2、TA3区发生率较高,而TA4极为保守。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2、TA3的变异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但该区的变异不影响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相似文献   
6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检测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imic antibodies, ANCA),并探讨二者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均为1993年1月至1998年8月,本院的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患者。其中甲型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1.2岁。急性期25例,恢复期14例。乙型105例,男性7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8.8岁。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5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42例。丙型40例,男性24例,女…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性胃肠炎聚集病例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流行及临床特点。方法调查与分析我院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28日—2006年12月24日)聚集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采用PCR法检测患者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和免疫印迹法查血清抗体。结果本次流行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共87例,中老年人发病占大多数,主要临床特点为腹泻、呕吐、腹痛等,大便细菌培养阴性。用PCR法检测20例患者大便标本,其中12例诺如病毒呈阳性。检测24例患者血标本,19例诺如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证实2006年我院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是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潜伏期24~48h,多表现为腹泻、呕吐等非细菌性胃肠炎,在医院中该病传染性极强,冬季好发,中老年人易感,饮食、接触污染物表面及人与人密切接触等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识别对治疗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侵入宿主细胞除需要有CD4分子外还必需要有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作为辅助受体.这一发现促进了对HIV-1致病机制的研究,同时为抗HIV-1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c蛋白之表达,发现各型慢肝病人Tac蛋白之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其LAK细胞活性之低下呈正相关,而认为,Tac表达不良可能是其LAK细胞活性低下之主要原因。提示慢肝病人存在免疫缺损,如提高其Tac蛋白之表达则可能提高其免疫治疗之疗效。  相似文献   
66.
Sybr green 1实时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寻找一种能广泛用于临床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价格低廉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诊断方法.方法以Sybr green 1作为荧光指示剂,做样品血清DNA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并结合溶解曲线结果,与Taqman荧光定量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Taq man法较好地检出体内HBV DNA载量.Sybr法测得样品的病毒拷贝数5.3×104 copies/ml与Taqman法所得数值9.6×104 copieslml相近,但检出率偏低.结论 Sybr green 1荧光实时定量方法简便、便宜,但检出率偏低.  相似文献   
67.
IL-12 是一种p35 与p40 结合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在B细胞、单核细胞、角质细胞以及DC 中都有表达活性。IL-12p40 的基因转录,受到ets- 2、NFkB 的调节,IL-12p35 则为持续表达,但其表达的水平却为IL-12 表达的限速因子。前列腺素E2、IL-4、细菌脂多糖、CD40 分子以及一氧化氮等对IL-12 的表达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8.
猪苓多糖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潘生丁联合卡介苗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观察认为它们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不清。本实验试图通过观察上述药物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杀伤活性的影响,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猪芬多糖和卡介苗体外可增强正常人PBMC中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PBMC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之受体的表达并促进其分泌白细胞介素-2。因此认为上述作用是它们发挥疗效的机理之一。乙型肝炎疫苗体外无增强正常人PMBC中免疫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它联合猪芬多糖诱导正常人PMBC也不比猪芬多糖单独诱导出的杀伤活性高。  相似文献   
69.
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3(HCVNS3)是HCV的一个多功能区,在HCV复制中起重要作用,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发病及转归关系密切。我们提取HCVNS3不同末端蛋白作为抗原,并检测了干扰素(IFN)治疗的HCVRNA阳性丙肝患者血清,寻...  相似文献   
70.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区难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 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自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HBV CP序列高度保守,但在TATA样盒(1—3)可发生多种突变,其中184nt(T→C)位替换突变员为常见;在直接重复序列(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33.3%(5/15)。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TA样盒3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结果 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