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83例复杂性眼外伤,进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对合并白内障影响后段手术操作者,先行晶状体切除术或晶状体超声粉碎术;合并眼内异物者,用异物镊摘出之;合并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行周边部视网膜切开,并取出视网膜下增生膜或增生条索,同时行巩膜环扎术。最后根据视网膜情况行长效气体或硅油等充填玻璃体腔;无晶状体眼则视视力恢复情况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77眼,视网膜部分复位、硅油维持跟3跟,低眼压、硅油维持眼2眼,眼球萎缩者1眼。术后视力提高者68眼,不变13眼,下降2眼。其中矫正视力0.5以上者22眼,0.1~0.4者37眼,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理想方法,可有效保留伤眼,挽救、改善患眼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自愈与激光治疗后中心视野(central visualfield,CVF)的变化对比观察.方法连续就诊的34例38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ien angiography,FFA)确认的CSC病人,单眼30例,双眼4例,其中26眼呈"炊烟状"或"墨渍样"改变,作为激光治疗组;1 2眼呈"玻璃疣状"改变,不予激光治疗,作为自愈组给予维生素口服.治疗前及痊愈后均行CVF检查.结果激光组26眼治疗后平均33.88±11.71天视力恢复.其中发作次数少的22眼CVF完全恢复正常占84.62%.另4眼复发次数较多,CVF异常,占1 5.38%.自愈组1 2眼,平均126.67±38.22天视力恢复,首次发作的6眼CVF恢复正常占50%.两组病程及视敏度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按复发次数多少分开比较虽然激光组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缺失偏离(1oss variance,L V)比自愈组要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C愈后CVF异常与其反复发作呈正相关,而恰当的激光治疗不会造成CVF的损伤.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的变化及影响二者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并有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近视屈光度(等效球镜)为(-6.50±2.75)D的52例患者(76眼),于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行Orbscan-Ⅱ裂隙光扫描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后表面前凸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观察其变化。用多元逐级回归法分析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以及眼内压、切削量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1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38.81±17.87)μm,术后第2个月为(35.61±13.60)μm,术后第6个月为(36.45±14.34)μm;3.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85±0.23)D,术后第2个月为(-6.83±0.28)D,术后第6个月为(-6.81±0.25)D;5.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34±0.24)D,术后第2个月为(-6.38±0.21)D,术后第6个月为(-6.39±0.25)D,上述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术后第1个月同术后第2个月、第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线性相关(r=0.6,P<0.01)。多元逐级回归分析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有关系的变量为切削量(非标准系数B=0.405,P<0.01),角膜最薄点厚度(非标准系数B=-0.109,P<0.01),术前眼内压未进入最后回归方程。结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有显著性改变,角膜后表面呈锥形前凸,随术后时间延长角膜后表面形态趋于稳定;角膜厚度越薄、切削量越大则术后的角膜前凸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36眼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的病例经前段玻璃体切割,扩大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同种手术中未破后囊446例、472眼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6眼中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95%;术后1月裸眼视力≥1.0者占62%,并趋于稳定.角膜散光术前为0.71±0.79D.术后30d、90d分别为0.78±0.81D、0.80±0.77D,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后经适当处理,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云南江城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江城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报告疫情、血栓能力等内容,对人群疟防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dBaseⅢ格式在Epi Info2002软件分析描述。结果2000—2002年,江城县的疟疾发病率为6.49万个,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15.12/万为乡水平的最高发病率,1、17/万为最低发病率,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5.12/万、5.51/万和1.17/万。接受入户调查27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有10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对其进行发热病人血栓登记、医生疟疾治疗处方、入户调查核实后,估算得江城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45.21%、0和84.62%,3162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高于中小学生,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相当,村民文盲率为15.89%,蚊帐使用率60、56%。结论 江城县的疟疾控制应体现多样性,并且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疟疾处方漏报率对该县制定疟疾策略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胃代食管较好术式的选择.方法通过1992年9月至2003年10月1 53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式比较,对胸腔胃组与纵隔胃组术后并发症等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于纵隔胃组,术后3天拔胸管例数胸腔胃组高于纵隔胃组,两组术后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食管癌切除术选择胃人工食管术式胃经食管床(纵隔胃)较经胸腔(胸腔胃)的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7.

钙离子是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的重要信使,可以介导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神经元的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钙信号在明确的细胞亚区发挥其高度特异性的功能,特别是在大脑视皮层中更能反映神经元的活性,因此对神经元进行钙信号的检测对研究视皮层功能尤其重要。双光子显微镜在皮层浅层区域钙信号检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了双光子在体检测技术在模型动物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3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接受起搏器治疗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慢性房颤的患者,根据随访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心房颤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HTK〗评价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效果。 〖HTW〗方法〓〖HTK〗分析52例(52眼)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过程。采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对合并白内障影响后节手术操作者,先行晶状体切除术或晶状体超声粉碎术,术毕行长效气体或硅油等充填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眼视眼部情况择期行硅油取出术;无晶体眼则视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 〖HTW〗结果〓〖HTK〗52眼均顺利完成了手术。随访期内,视网膜完全复位者48眼(92.31%),其中一次手术复位43眼(82.69%),视网膜部分复位、硅油维持眼3眼,眼球萎缩者1眼。术后视力提高41眼(78.85%),不变者9眼(17.31%),下降者2眼(3.85%)。其中矫正视力0.5 以上者11眼(21.15 %),0.1~0.4者16眼(30.77%),最佳矫正视力为1.0。 〖HTW〗结论〓〖HTK〗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理想方法,可有效保留伤眼,挽救、维持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切割(玻切)术后前房氧含量的变化,探讨玻切术后发生白内障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兔.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前房氧分压和氧含量作为基线值;B组为玻切术中充填平衡盐溶液(BSS)组;C组为玻切术中充填惰性气体(C_3F_8)组;D组为玻切术中充填硅油组.采用血气分析法分别测量A组及B、C、D三组术后1d、3d、7d、1月、3月前房氧分压,根据Henry定律计算氧含量.结果 前房氧分压和氧含量基线值分别为(4.90±0.06)kPa、(1.24±0.01)μl/ml;B、C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氧分压和氧含量均高于基线值(P<0.05);D组术后1d、3d、7d、1月的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基线值(P<0.05),3月时氧分压和氧含量回落至基线值.结论 玻切术后,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前房氧含量的变化不同;前房氧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术后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