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伴随大量创新及仿制药面世而来的是对遗传毒性杂质加强监管的迫切需求。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指南性文件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杂质监管的空白,但难点尚存。传统评价方法具有局限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间缺乏一致性比较,药物特定合成路线实际产生的大量含警示结构杂质缺乏毒理学评价数据支持,毒性预测软件的预测效力不足等。本文就国内外杂质遗传毒性杂质监管科学现状、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杂质遗传毒性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充分结合计算机毒理学、毒性评价方法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制定三个维度开展杂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其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器械冲突、缺乏对抗牵引及直线视角等问题让很多外科医师望而却步。因此,有术者提出了单切口加一孔(SILS+1)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探讨运用SILS+1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进行SILS+1治疗的1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标准,疼痛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法);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结果共有178例患者接受了SILS+1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111例(62.4%);平均年龄59岁。其中有11例(6.2%)患者中转加1~3个操作孔,1例(0.6%)患者因回结肠动脉出血中转开腹。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42.3)min,术中失血量为(34.6±35.5)ml,淋巴结检出数目为(33.1±17.6)枚,远切缘(10.2±5.3)cm,近切缘(14.7±17.8)cm。术后30 d内16例(9.0%)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6例为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3.4%);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3分。术后住院时间为(5.6±2.6)d。3例患者(1.7%)术后30 d内因肠梗阻和造口周围感染返院治疗。全组患者美容评分均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结论SILS+1治疗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针刺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口服治疗,针刺组给予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 SDS)评分、副反应量表系统(TES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治疗2周、4周、8周后HAMD-17评分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SDS评分(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家庭责任)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RBANS评分(语言、空间结构、注意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8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复发性抑郁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考察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单位时间内酶促反应体系中尿酸含量的变化,计算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双倒数作图法确定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类型,Dixon作图法计算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常数Ki。结果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5 mg/mL时抑制率达到43.93%,IC50为5.80 mg/mL。动力学分析表明,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属于竞争性可逆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Ki为2.19 mg/mL。结论紫苏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为相关抑制剂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使用毒理学软件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的致突变风险,分析不同取代基及所在位置对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的影响。方法 使用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对大黄素、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致突变风险进行预测,并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及大肠杆菌WP2 uvrA开展基于6孔板的Ames试验,评价10种大黄素型蒽醌的致突变性。结果 基于蒽醌母核结构,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提示所有大黄素型蒽醌均存在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状态下,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大黄酸导致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在大鼠肝S9代谢活化状态下,大黄素和大黄酸导致TA98和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羟基大黄素导致TA97、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素甲醚导致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导致TA1537和WP2 uvrA回复菌落突变数增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可引起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在大黄素母核的基础引入羟基后其诱变能力显著升高,较大葡萄糖苷基团的引入反而使受试物诱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在放大窄带成像(ME-NBI)下的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评估ME-NBI对LST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且诊断为LST的病历,收集相关病历的发病部位、年龄、大小、内镜下形态、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和病理类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ST内镜下不同分型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直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与腺管开口、毛细血管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E-NBI能有效预测LST病理类型,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直肠部位及内镜下分型为结节混合型(LST-G-M)的LST易癌变,在肠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直肠部位的病变及LST-G-M病变。  相似文献   
79.
80.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弓形虫多表位基因(TGMG)植物表达载体。方法①将TGMG亚克隆人pBAC55构建中间载体pB35MG,再将其中E35S/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MG。②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1.1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35E1MG,再将其中E35SE81.1/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E1MG。③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2.2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E2MG,再将其中E82.2/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E2MG。测序鉴定pB35MG、pC35E1MG、pCE2MG中的TGMG序列。④pC35MG、pC35E1MG、pCE2MG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04。结果重组质粒用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pB35MG、pC35E1MG、pCE2MG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TGMG中间载体pB35MG、pB35E1MG、pBE2MG,以及植物表达载体pC35MG、pC35E1MG、pCE2MG。并将3种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