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缓激肽(BK)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和胶质瘤大鼠后,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和脑胶质瘤组织内TNF-α浓度。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TNF-α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肿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可增加C6细胞培养液和胶质瘤大鼠肿瘤组织内的TNF-α含量,且两者均于给予缓激肽后15min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NF-α与缓激肽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开放及通透性增加。且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TNF-α含量相一致。结论: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引起肿瘤组织内TNF-α增加,增加的TNF-α进而引起了血肿瘤屏障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王东春  李晓丽  王硕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14-2616
目的 分析巨大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的随访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预后加以评估.方法 对1995年9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121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情况、癫痫发作情况.结果 121例患者随访到85例,这85例患者动静脉畸形全切除率为100%,预后良好(GOS 4分+5分)率为94.12%.术前有癫痫病史的37例患者,30例(81.08%)术后癫痫消失,为Ⅰ级;3例(8.11%)术后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为Ⅱ级;好转(Williamson Ⅰ级+Ⅱ级)率为89.19%,术前无癫痫史的48例患者,新发生癫痫8例(16.67%).结论 对于巨大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是最佳方案,术中栓塞加切除是首选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6例椎管内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6例椎管内肿瘤有3例化于硬脊膜下,1例局限于硬膜外,1例自椎间孔由硬膜外生长至椎管外,1例累及髓内、椎体、椎旁软组织。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2例,活检2例。术后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的5例患者中单纯放疗2例,单纯化疗1例,放化疗均进行共3例,均存活。结论椎管内PNET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困难。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依据。手术切除范围可根据肿瘤生长特点灵活掌握。放化疗对肿瘤有效。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ACI)组5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的血清MBP动态变化及其与梗塞体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M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梗死面积越大血清MBP水平越高;TIA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MBP均无明显变化。认为血清MBP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判断的指标之一,对ACI与TIA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髓母细胞瘤脊髓种植的手术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髓母细胞瘤脊髓种植的手术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治疗的髓母细胞瘤脊髓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手术者1例手术死亡,4例肿瘤再次播散种植者于术后15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存活,但已出现脑内、脊髓多处播散.结论手术治疗髓母细胞瘤脊髓种植效果不佳,诊断明确者应直接行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槐果碱肉桂酸酯衍生物,并对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槐果碱为起始原料,通过氧化、酯化、N-烷基化、还原、缩合、水解、成盐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Hep G2和A-549 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槐果碱肉桂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g对3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结论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5g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血管性脂肪瘤罕见 ,占脊柱肿瘤的 0 .14 %~ 1.2 % [1 ]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仅 79例[2~ 3] ,国内相关记载 2例[4~ 5] ,我科在2 1年间收治 1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  患者女 ,5 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 ,渐进性行走困难 1年 ,不能行走 1周入院。神经系统检查 :乳头以下痛温觉减退 ,双下肢肌张力高 ,Babinskisign(- ) ,闭目难立征 (+)。胸椎MR :T3~ 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背侧一异常信号影 ,梭形 ,病灶信号呈长T1 、长T2 改变 ,两端为增厚的硬膜外脂肪信号 ,压迫硬脊膜囊使其变窄。强化明显 ,与脂肪相一致。压脂法扫描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疗诱发胶质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机制。方法:热处理C6细胞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内TNF-α的含量;观察热处理C6细胞后的条件培养液(C6CM)对胶质瘤细胞内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mRNA的转录水平、NF-κB含量及胶质瘤侵袭性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6CM对体外胶质瘤侵袭模型上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热处理C6细胞后,培养液内TNF-α的含量增加,于120 min时达高峰。C6CM作用于体外胶质瘤侵袭模型后,胶质瘤细胞的MAPK mRNA转录水平及NF-κB含量增加,且均于第120 min时达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体外胶质瘤细胞的连接蛋白Cx-43表达水平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热疗可诱发C6细胞释放TNF-α,其可能是通过增加胶质瘤细胞的MAPK mRNA转录水平和NF-κB的含量而导致胶质瘤细胞的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增加,进而引起胶质瘤侵袭性降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