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比值(dTP比值)的变化,评价冠心病患者dTP比值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3例住院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11-dh-TXB2和6-k-PGF1α水平,计算dTP比值。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临床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随访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冠心病患者dTP比值高于对照组。dTP比值与hs-CRP、TC水平及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支数相关。临床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和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dTP比值较高。患者住院时dTP比值增高与随访1年发生MACE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dTP比值升高,不仅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性,而且预示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Ⅲ型/Ⅰ型胶原比值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6-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lipoprotein E,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药物干预1组(辛伐他汀)、2组(中药1号)、3组(中药2号)、4组(中药3号),每组20只。全部高脂饲养13周。(由于本实验是探讨AS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斑块的中药干预研究比较。因此就没有采用无斑块的正常小鼠对照组)。高脂饲养结束后测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每只小鼠主动脉选取以下4个切面进行石蜡切片:升主动脉根部横切面、主动脉瓣附着部、主动脉瓣起始部和主动脉瓣融合部切面。进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picro-sirius red),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斑块内胶原纤维的类型和分布。使用IPP 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分布变化,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poE模型组血清TC水平较高,各药物组血清TC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偏振光显微镜下Ⅰ型胶原呈红、黄色,Ⅲ型胶原呈绿色,图像定量分析各药物干预组斑块内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比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天狼星红-苦味酸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法可用于测定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并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自体股动脉血注入脑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2只)、模型组(42只)、活血组(42只)和利水组(42只),其中活血组予活血中药复方(每毫升含生药量分别为:大黄0.2g、水蛭0.02g、三七0.3g)10mL/kg灌胃,1次/日;利水组予利水中药复方(每毫升含生药量分别为:茯苓0.2g、泽泻0.2g、石菖蒲0.2g)10mL/kg灌胃,1次/日。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4.0mL/kg灌胃,1次/日。1、3、5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NF-α、NF-κB p65和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NF-κBp65和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AQP-4和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活血组NF-κB p65表达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利水组NF-κB 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血组与利水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均可抑制炎性因子TNF-α的释放,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大鼠血肿周围脑水肿,但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有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构建小鼠Mef2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HEK293T细胞。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心脏组织的总cDNA中扩增出小鼠的Mef2c的基因,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Mef2c的cDNA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构建小鼠Mef2c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Mef2c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经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证明Mef2c蛋白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ef2c,为进一步研究小鼠Mef2c在心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黄连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内周脂素(perilipin)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提取物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3只6~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黄连提取物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按体重比折算给予小鼠临床推荐剂量的相应药物治疗13周,处死动物,每只小鼠分别取主动脉根部的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小鼠主AS斑块内埋藏纤维帽的平均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perilipin和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 给药13周后,黄连提取物组斑块内埋藏纤维帽的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并且斑块内perilipin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PPAR-γ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在临床推荐剂量上,黄连提取物可显著减少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次数,有助于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AS斑块内PPAR-γmRNA表达,抑制perilip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影响,特别是对斑块成分的影响,并比较培哚普利与依那普利的疗效.方法 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及对照组3组.对主动脉根部斑块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斑块胶原含量及脂核面积.以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斑块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MOMA-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之间的血压、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的斑块面积分别少了25.33%和22.86%(P均<0.01),但是两组ACEI的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哚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减小脂核面积(分别为52.98%及38.98%,P均<0.01)及MOMA-2(分别为88.38%及52.16%,P均<0.01)、ICAM-1(分别为80.87%及49.59%,P均<0.01)、VCAM-1(分别为77.56%及56.44%,P均<0.01)、MMP-9(分别为86.93%及55.56%,P均<0.01)的表达,并增加斑块胶原含量(分别为298.36%及168.14%,P均<0.01),而且培哚普利组在这些方面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ACEI在不影响血脂和血压的情况下可以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尽管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在减少斑块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培哚普利在稳定斑块方面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7.
采用非经典MHCI类免疫耐受分子HLA G反义基因 ,封闭和阻断肿瘤细胞上HLA G分子的释放 ,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为肿瘤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利用反义核酸技术 ,合成HLA G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 ,硫代化修饰与脂质体形成复合物 ,转导入表达HLA G的绒毛膜癌细胞系JEG 3。采用RT PCR方法检测HLA 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 G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ASODN处理后 ,对JEG 3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MTT法检测ASODN作用后 ,JEG 3作为第 3种抑制细胞对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HLA GASODN可显著抑制JEG 3细胞HLA G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逆转HLA G分子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的凋亡作用 ,逆转HLA G分子对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HLA-G是非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其编码产物的组织分布有限,主要分布在母胎组织的接触界面,在一些肿瘤中也有分布。多态性相对不明显,可通过与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结合,发挥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效应。  相似文献   
29.
HLA G是非经典的HLA Ⅰ类基因 ,其编码产物的组织分布有限 ,主要分布在母胎组织的接触界面 ,在一些肿瘤中也有分布。多态性相对不明显 ,可通过与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KIR)结合 ,发挥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效应。  相似文献   
30.
周明学  徐浩  潘琳  文川  温见燕  刘剑刚  陈可冀 《中草药》2008,39(12):1825-1829
目的观察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血脂及清道夫受体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竭提取物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3只6~8周龄ApoE-/-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血竭提取物(450.5 mg/kg)组、辛伐他汀(9.01 mg/kg)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周后,检测血脂,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采用易损指数[(细胞外脂质成分 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 胶原成分)]综合评价药物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3周后,血竭提取物组和辛伐他汀组的斑块易损指数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竭提取物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而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竭提取物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来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与调节血脂、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