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10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情况。【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7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例行临时球囊阻断(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试验,其中1例为TBO阳性,6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3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颈内动脉结扎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T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所有病例随访1~10年无复发、无死亡。【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最好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探讨HGF及C-Met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GFmRNA及C-MetmRNA在20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及其癌旁组织、10例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及肝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肝癌及癌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及C-Met在癌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肝癌中表达量(P〈0.05),HGF与C-Me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及C-Met参与了肝癌的形成,而肝癌患者HGF及C-Met量的升高可能是肝癌发展形成门静脉癌栓的原因之一,HGF及C—Met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野的术中放疗对肝门部胆管的影响。【方法】12只小猪随机分成3组fn=4)。所有动物均接受胆囊切除和肝外胆管部分切除。此外,Ⅰ组动物接受20Gy的肝门部术中放疗,范围是直径5cm的圆形照射野。Ⅱ组动物亦接受20Gy的肝门部术中放疗,而范围是直径7cm的圆形照射野。Ⅲ组为实验对照组,不进行术中放疗。【结果】Ⅰ、Ⅱ组动物死亡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10.49)。术后定期PET和CT影像显示:放疗后第14天放疗区肝组织对FDG的摄取量明显减弱(P〈0.05),而第56天时则恢复正常。尸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放疗动物的胆管空肠吻合口均出现狭窄和纤维化改变,肝内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伴化脓性胆管炎。【结论】5cm照射野与7cm照射野术中放疗对肝门部胆管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辣椒素致眼化学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43只眼)辣椒素致眼化学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疾病转归。结果辣椒素对眼部损伤多局限于眼表,虽然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症状较重、角膜上皮层愈合迟缓。经反复结膜囊冲洗、控制局部炎性反应、预防感染、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积极治疗后,本组病例均治愈,平均病程(9.37±4.91)d(4~28d)。除1侧假性胬肉外,束发现其他眼化学伤并发症。结论辣椒素催泪喷射器可致I度眼化学伤。主要发病机制是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 )后释放P物质(substanceP,SP)介导的局部炎性反应。常规治疗眼化学伤的方法和药物对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隆乳术治疗先天乳腺不发育、乳腺发育不良及胸大肌发育不良伴轻度鸡胸畸形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先天乳腺不发育、乳腺发育不良及胸大肌发育不良伴轻度鸡胸的女性行隆乳术.先在体表标出剥离范围及畸形部位,经双腋窝切口,直达皮下组织,向内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于胸大肌后间隙,置入硅凝胶乳房假体.结果 10例于隆乳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发生局部感染、假体移位、心肺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前胸壁鸡胸畸形外观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隆乳术治疗先天性乳腺不发育、乳腺发育不良及胸大肌发育不良并伴有轻度鸡胸,操作方便、手术损伤小、效果满意.既美化乳房外观又掩饰了鸡胸畸形,具有双重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肺组织接受剂量,分析其相关因素,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Topslane Venus调强放疗系统,对29例首程治疗食管癌病人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均做全组处方剂量60~68 Gy,在规定计划靶区(PTV)达到95%处方剂量, 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组织受照射时剂量体积与损伤关系,以及临床因素与肺损伤关系.结果 在放射性肺损伤有关的因素:左肺最大剂量(Dmax) 、平均剂量(Dmean)、肺V10、肺V20和肺V30中,左肺V20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20、Dmean、Dmax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肺Dmean、V30、V20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学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脑屏障(BBB)上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转运功能.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评价大鼠胰岛素抵抗.用伊文思蓝检测BBB通透性,用透射电镜观察BBB的完整性,用Westem blot测定BBB上P-gp的蛋白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BBB上mdrla/mdrlb的mRNA水平,用Rh123累积实验测定BBB上P-gp的转运功能.结果: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后,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异常,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大鼠BBB上P-gp表达水平和转运功能显著下降,但BBB通透性和完整性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胰岛素抵抗下调BBB上P-gp表达和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也是严重的。应予高度重视。笔者用四种不同进空气方法(下简称A、B、C、D法),模拟临床静脉滴注,检查滴往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及其pH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麻黄中酚类成分建立HPLC特征图谱,寻找其中指标成分,并对其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中的分布及含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建立酚类成分特征图谱,采用YMC-Pack ODS-A(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30, 350 nm。对46批次法定基源麻黄自采样品进行测定,所得图谱可实现基源间有效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峰面积分布分析,细致探讨图谱中12个主要成分峰对3种法定基源麻黄特征及差异的贡献:其中,10, 11, 12号峰峰面积在木贼麻黄中显著高于另两基源,利用其总峰面积值(木贼麻黄中高于146 mAU),可实现木贼麻黄与另两基源的有效区分;1号峰峰面积在草麻黄、4号峰峰面积在中麻黄中显著高于其他法定基源,分别为两基源麻黄中重要的差异成分峰;8,9号峰为3种基源麻黄中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其余各峰在不同基源麻黄中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辅助上述成分,实现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利用上述色谱条件,首次测定了法定基源麻黄中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1)、牡荆素(2)、茶花粉黄酮B(5)、草棉黄素-7-O-β-D-葡萄糖苷(6)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2.5%。所测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1.55(1),trace~0.160(2),trace~0.284(5),trace~0.620(6) mg·g-1,且不同基源麻黄中,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1在草麻黄中质量分数(0.670±0.88) mg·g-1显著高于另两基源麻黄(除Ei-060630-2-2外低于0.16 mg·g-1); 6 在木贼麻黄中平均含量水平(0.260±0.039 2) mg·g-1达草麻黄(0.120±0.270) mg·g-1与中麻黄(0.136±0.485) mg·g-1中的2倍,此二成分对法定基源麻黄间区分有重要贡献。所建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准确,选定指标成分为区分麻黄基源、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