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1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325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226篇
内科学   542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13篇
综合类   2449篇
预防医学   954篇
眼科学   167篇
药学   909篇
  7篇
中国医学   843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老年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和药物治疗溃疡,Hp根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5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身体机能差,应对其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2.
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氧化应激、脂质浸润、炎性反应因子表达及血管张力改变等涉及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内源性NO的生成和利用)的降低,在内皮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精氨酸酶活性增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增加均能使NO生物利用度下降,促进AS发生发展。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和吸烟等通过多种方式影响NO生物利用度,参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联合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依诊断标准连续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7例,ACO患者67例和非ACO(NACO)患者70例。采用一氧化氮电量法测定患者FeNO,计数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2组患者的FeNO水平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2个指标对ACO的诊断效能。结果 ACO组有效完成FeNO检测67例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2例,而NACO组分别为70例和47例。ACO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36.50(21.25)ppb和4.25%(13.12%),明显高于NACO组的21.00(10.00)ppb和0.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89,P0.05;Z=-5.979,P0.05)。ACO组患者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分布与NAC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FeNO、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和0.847,最佳临界值为25.50ppb和2.30%。联合检测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任一指标大于临界值为ACO诊断标准,诊断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638。结论 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用于ACO诊断的良好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滋水泻火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泻火法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A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AI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A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AIS评分显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滋水泻火法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95.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洗4次,临床常采用脱脂棉签或纱布来回拉动清洗内套管,以达到清洁内壁的目的。由于金属内套管内口直径不同,纱布条的粗细不易掌握,纱布条填入和拉出管腔有一定困难,费时费力,且很难彻底去除痰痂;而棉签易折断,棉签过细不易手持,棉签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在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游离精索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普外三科在择期78例(双侧疝19例)Lichtenstein疝修补术中采用新术式游离精索(游离精索的解剖平面在提睾肌筋膜浅层与腹横筋膜之间),观察有无出血和神经损伤,记录所需时间,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 78例手术中修补斜疝82侧,直疝17侧;游离精索的时间为4~11min,平均6.9min;无一例发生1mL以上的出血;游离过程中损伤髂腹股沟神经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术后耻骨上区疼痛1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慢性疼痛病例。结论在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新术式游离精索的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97.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可降低其损伤概率[1].我们在良性甲状腺疾病的腺叶切除术中,在甲状腺真假被膜间隙内游离腺叶而不刻意解剖喉返神经,未见有神经损伤的情况发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对重度肥胖症(体重指数BMI>35)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5月,对30例重度肥胖症患者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超声刀离断胃周韧带,术中电子胃镜指引下,使用Endo-GIA紧贴胃大弯侧行袖状胃切除。术后随访1年,观察BMI及超重体重下降百分比(excess weight loss,EWL%)的变化情况。结果 30例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术后1年体重指数(28.7±5.3)较术前(35.2±7.2)降低(t=3.98,P<0.001)。术后1年随访EWL%,根据Reinhold等制定的标准,效果极佳24例(80%)(EWL%76%~90%),良好6例(20%)(EWL%55%~73%)。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重度肥胖症近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转流术(LRYGB)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4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LRYGB,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C肽(C-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随访3个月。1例出现腹泻,经饮食调整及口服药物改善,术后3月BMI、FBG、2hPBG、HbA1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P在术后1个月开始下降,术后3月明显,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8)。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空肠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CCP)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皮加压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对手术时间、受辐射的时间、失血量、手术切口、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48—120min,平均68min;术中C臂X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问为105s(90~140S);术中失血40~80ml,平均60ml;骨折骨性愈合时间11~13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1例因心肌梗塞死亡,其余25例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根据积水潭医院的疗效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应用PCCP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短、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