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小儿血液透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儿血液透析 (HD)始于 195 5年。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展儿童HD ,但由于缺少小儿专用HD机构和装置以及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长期透析对儿童生长和心理的影响以及肾移植的条件限制等因素 ,故目前儿童HD开展尚不普遍 ,还需要发展和提高。1 小儿HD技术特点1.1 HD装置1.1.1 HD透析机 小儿HD成功关键之一在于血容量的稳定 ,这取决于体外血流管道容量及血流速度。在成人HD时血流速度一般为 2 0 0~ 30 0mL/min ,小儿血流量为 3~ 5mL/ (kg·min) ,因而小儿HD要求透析机的泵头能在 3~5mL/min范围内精…  相似文献   
42.
急性肾损伤(AKI)是儿童住院患者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AKI病程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及时开展治疗,有效改善患儿预后。传统的生物标记物血清肌酐(SCr)与肾功能相关,但不能及时反映肾脏的损伤情况。目前,许多新的、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等被广泛研究。儿童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同一生物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的基线水平不同。文章综述了这些新的AKI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在AKI患儿早期诊断、风险分层、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与成人患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肾安胶囊治疗尿路感染1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易反复发作,目前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容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效果不理想及治疗疗程长.如何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是探索的方向之一.现将我科收治的341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单用抗生素及肾安胶囊加用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老年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5,-3.408,-7.464;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667,P0.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7,-9.481,-8.689;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促进卒中后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缓解,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组织病理免疫荧光仅有C3沉积(≥2+)的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加深对儿童以C3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活检病理结果仅补体C3沉积(≥2+),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或仅有少许IgM沉积的原发性肾病患儿.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及肾功能、补体C3,C4水平等资料.同时记录治疗及转归.结果:病理提示仅C3沉积(≥2+)的原发性肾病患儿23例,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7例,无明确病因的肾炎综合征6例,肾炎型肾病综合征7例,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3例.其中补体C3降低者20例.23例患儿中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11例,局灶增生性肾炎1例,新月体肾炎1例,增生硬化或硬化性肾炎6例,膜增生性肾炎4例.免疫荧光C3强度2+9例,3+14例,内皮下、上皮下、系膜区均可见沉积.随访中大部分肾功能正常,6例患儿就诊即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预后不佳.结论:以C3沉积为主的肾病患儿临床与病理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腹炎清灌肠对急腹症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外科治疗同时予腹炎清灌肠保留1h,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肠保留1h。结果:治疗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术后48h、72h,治疗组体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腹炎清保留灌肠可以明显促进急腹症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及体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4例你和性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进展组86例和非进展组188例,对照分析两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除首次头颅CT时间外,年龄、性别、GCS评分、瞳孔扩大、平均动脉压、合并颅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伤、首次CT血肿量、两次CT血肿量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CS<12分、瞳孔扩大、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首次CT血肿量>10ml为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血肿量>10ml,GCS评分1<12分、瞳孔扩大及合并脑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尽早复查头颅CT以及时发现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表皮非黑素肿瘤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20例脂溢性角化(SK)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1)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0%(18/20)、80%(16/20),与正常皮肤组织65%(13/20)和皮肤SK75%(15/20)相比明显增高(P〈0.05),Oct-4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5%(19/20)、90%(18/20),与正常皮肤组织75%(12/20)和皮肤SK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在皮肤SK和BCC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与细胞周期蛋白PCNA表达阳性强度均呈正相关(-=0.450,0.457,P〈0.05)。结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BCC和SCC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可能与BCC和SCC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BCC和SCC中强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BCC和SCC增殖过程。Oct-4和PCNA在皮肤SCC、BCC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Oct-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了BCC和SC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ESAT-6/CFP-10融合蛋白作为结核抗原的特性,并探讨以其作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SAT-6/CFP- 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原的EIISPOT法(ESAT-6/CFP-10-ELISPOT)检测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数量方法,测定65例单纯结核病患者,16例HIV/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HIV感染患者,32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菌抗原特异的T淋巴细胞的频率.结果 ESAT-6/CFP- 10-ELISPOT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所有81例结核患者中的比较,ESAT-6/CFP- 10-ELISPOT阳性率98.8%,TST阳性率为56.8%;ESAT-6/CFP-10-ELISPOT在涂阳结核组、涂阴结核组、HIV/结核双重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100.0%、97.1%、100.0%,其敏感性远高于痰涂片检查,且各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HIV感染组有1例阳性,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提示ESAT-6/CFP- 10-ELISPOT方法的特异度为98.8%.结论 ESAT-6/CFP-10融合蛋白可以很好的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适合作为结核诊断中的特异性抗原,因而可以用于ELISPOT的检测,ESAT-6/CFP- 10-ELISPOT对结核诊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