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9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Fuchs综合征(FHI)是一种少见的原因和性质不明的前部虹膜睫状体病,又称Fuchs异色性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轻型葡萄膜炎,约占葡萄膜炎的2%~3%[1],当它继发青光眼时,易被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简称青睫综合症),现将近年来误诊的3例(3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1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唔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对12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K-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3.0%,居铜绿假单胞菌之后,列第二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50%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感染患者中,有90.3%患有基础病,97.0%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5.7%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23.
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 2000年版《中国药典》和第十四改《正日本药局方》收载植物类生药品种 ,列表比较了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 ,并对产生差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4.
沈琪 《工企医刊》2012,25(5):95-96
我院是一所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已拥有多套进口腹腔镜系统。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兴起,目前腔镜下微创手术已成为临床各专业的一项重要诊断与治疗手段,所以有时候往往腔镜设备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科室的使用。因此在医院暂时还没有购置新设备的计划时,对于腔镜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不仅能确保术中设备性能良好,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成本支出,更好的满足临床手术的需要。一套完整的腹腔镜设备应由:腹腔镜摄像系  相似文献   
25.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淋巴细胞、肠道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肠道菌影响该过程的部分机制作出阐明,为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否表达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法检测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情况。结果发现,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可以表达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而且,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能使表达增强约2倍。提示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有可能参与动脉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白细胞介素-1β上行调节平滑肌细胞表达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中术者上肢暴露部位射线剂量与部位高度、术者站位、造影体位及物理防护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造影曝光,采集桡动脉途径时2位模拟术者左手、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条件、不同造影体位下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采用T检验比较仅穿无袖铅衣时左手和左上臂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及同一部位在两位术者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比较左手在床旁防护前后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仅穿无袖铅衣时同一部位在各体位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比较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条件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并计算左手、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措施下的射线屏蔽率。结果 仅穿无袖铅衣时,第一术者上肢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均高于第二术者(左手t=38.9~86.5,左上臂t=13.0~83.8,P<0.05);两位术者左上臂大多数体位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左手(第一术者t=7.1~55.3,第二术者t=9.2~78.8,P<0.05)。左手给予床旁防护后体表入射剂量率明显较低(第一术者左手t=49.4~181.6,第二术者左手t=5.1~47.3,P<0.05);左上臂给予的防护越强,体表入射剂量率越低(第一术者左上臂F=84.6~531.3,第二术者左上臂F=7.0~326.3,P<0.05)。单纯床旁防护时,第一术者左手、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分别为22.46%~52.93%、23.83%~72.12%,第二术者左手、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分别为2.28%~17.39%、3.45%~50.62%,第一术者上肢的射线屏蔽率均高于第二术者,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在多数体位高于左手。半袖铅衣+床旁防护时第一、第二术者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升至73.32%~89.48%、63.97%~89.55%,两术者之间及各体位之间的射线屏蔽率差值较单纯床旁防护时明显缩小。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术者上肢暴露部位的射线剂量受部位高度、术者站位、造影体位、物理防护强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单纯床旁防护对第一术者上肢尤其上臂的防护效果更好,而半袖铅衣弥补了单纯床旁防护的不足,应充分利用床旁防护及穿戴强化的射线防护用品以减少介入术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方法对1例26岁女性发生于右前臂、同时累及皮肤、皮下软组织及尺骨中下段的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X线片显示右尺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欠规整,边缘骨质硬化,桡侧骨质不均匀增厚,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右前臂软组织边界欠清,其内见T1W1等信号,T2W1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其长轴与肢体长轴一致,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病灶呈匍匐性生长,邻近骨质受侵,皮质欠完整。巨检见右前臂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紫色颗粒状突起,病变皮肤稍高出正常部位。镜检见骨外软组织病变浸润骨骼肌、脂肪组织,取代骨小梁间的骨髓组织。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梁索状或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结节内见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性单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团内见微血管腔和单个细胞胞质空泡,内含单个或多个红细胞;部分结节内肿瘤细胞围绕在微血管周围呈同心圆排列形成洋葱皮样外观。肿瘤间质中见薄壁血窦,大血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黏液样变性,小血管周边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内见多个细胞围成的小腔隙,小腔周围细胞增多彼此相连形成融合趋势,可能是肿瘤细胞团形成的早期形态。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弥漫(+),大部分肿瘤细胞CD34和CD31强(+),巨细胞CD68(+);肿瘤细胞聚集区内小血管周围细胞及部分卵圆形细胞、梭形细胞SMA强(+)、calponin弱(+)。结论 GCAB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罕见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缓慢、惰性生物学行为特点,是一种中间性软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29.
张纯林  吴梦琦  沈琪  杨芳  刘芬  胡玲玲  陶琦 《安徽医学》2020,41(11):1322-1324
目的 评估小儿胃肠道异物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胃肠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异物种类、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异物排出方式等进行分析,并与X线、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0例胃肠道异物患儿中,超声诊断27例,诊断符合率为67.50%。共有磁力珠、泡大珠、枣核、发夹、电池等11种异物,不同异物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大多数异物均表现为强回声或高回声,泡大珠则表现为无回声。5例患儿行急诊胃镜取出的异物,超声均准确定位,定位符合率为100.00%。结论 超声对大多数胃肠道异物均能很好显示和定位,对含液性成分较多的异物具有独特诊断优势,能对病情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缓解股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复位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常规椎管内麻醉前15分钟行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评估自接送床搬至手术床时(T0)及椎管内麻醉安放体位时(T1)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记录椎管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记录手术室后上手术床前(T2)、上手术床后(T3)、麻醉侧卧位(T4)、麻醉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即刻(T5)、3min(T6)患者的HR、MAP、SPO_2;评估患者术前2h(T7)及术后2h(T8)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T0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T1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 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5时刻,观察组HR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7~T8时刻,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疼痛,减少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