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内经》非常强调针灸理法及脉象之诊察,其根本是重视病证病机,诊脉作为辨证的重要手段,在针刺治疗中有着特殊意义,在现代针灸治疗中也仍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君  江钢辉 《新中医》2011,(1):102-104
目的:观察补脾泻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补脾泻胃针法治疗,对照组30全歼 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2组均每天施治1次,8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6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腰围、臀围、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腰围、臀围、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体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脾泻胃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脂,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情况,本研究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痴呆程度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喜德镇对照组(两组N=33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张氏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ire,FAQ)评分和对比分析,并检测了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  相似文献   
14.
温灸治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灸治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钢辉庄礼兴陈兴华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以眩晕为主症的病证。三年多来,我们采用温灸百会穴和颈段夹脊穴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11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建立的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行推拿治疗,观察其滑膜TRAF6、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化的原则,抽取10只大鼠为空白组,余下40只大鼠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注射建立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灌胃组、推拿加灌胃组,每组10只。空白组常规饲养,推拿组一指禅手法治疗,灌胃组塞来昔布灌胃,推拿加灌胃组予以上两种治疗。治疗4周后取材,对膝关节滑膜行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TRAF6、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推拿组、灌胃组的TRAF6、NF-κBp65 mRNA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加灌胃组与空白组相比TRAF6、NF-κBp65 mRNA表达几乎无差异,稍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RAF6、NF-κBp65 mRNA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治疗组TRAF6、NF-κBp65 mRNA表达量:推拿加灌胃组﹤推拿组﹤灌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TRAF6、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TRAF6、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治疗组TRAF6、NF-κBp65蛋白表达量:推拿加灌胃组﹤推拿组﹤灌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通过下调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TRAF6、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轻滑膜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最终达到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作用。方法 :将93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 (氢化麦角碱 ,DHET)。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 (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及主要症状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激光合电针组及电针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61.29% ,而药物组为22.58 %。结论 :激光合电针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 ,其近期疗效优于电针组和DHE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中药介入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计算器数字随机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L4-S1夹脊穴和外丘、委中、侠溪等特定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介入病变腰椎间盘椎间孔附近治疗;对照组针刺治疗同治疗组,配合常规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525,P=0.012),且治疗组的平均疗程比对照组为短(P<0.001).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总评分、疼痛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的IL-6含量均下降,而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的介入治疗与针剌的协同作用优于葛根素的穴位注射合常规针刺.这可能与介入治疗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更有利于外周血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艾灸实验组。后两组大鼠采用复合应激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艾灸实验组大鼠造模后予以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干预。造模前、造模后及艾灸干预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力竭游泳实验、鼠尾悬挂实验),艾灸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A、IgM、IgG、C3、C4)。结果造模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和艾灸实验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时间延长(P0.05)。艾灸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实验组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延长、鼠尾悬挂时间短(P0.05),血清免疫学指标(IgA、IgM、IgG、C3、C4)明显提高(P0.05)。结论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玉敏  江钢辉 《新中医》2017,49(8):89-91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加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伐昔洛韦。2组均治疗10天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带状疱疹症状总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带状疱疹急性期经治疗后疱疹各症状均减轻,两种疗法均能明显改善带状疱疹的症状。治疗后,治疗组带状疱疹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刺络拔罐加TDP照射治疗的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带状疱疹的总体症状。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加TDP照射治疗较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带状疱疹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比较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刺组,每组50例。在患肢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基础上,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在距离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5~10cm处确定进针点,于皮下进行运针、扫散,持续2min;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肩前、肩髃、肩髎等,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14天。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HSS评分、SF-MPQ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浮针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优于针刺组的90.0%(45/50,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