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12.5 mg/d和25 mg/d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以及评估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的情况。方法:选取10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分别予米非司酮12.5 mg/d和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同时评估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反跳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剂量米非司酮均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及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分别比较两组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反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12.5 mg/d组发生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率显著低于25 mg/d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25 mg/d和12.5 mg/d两个剂量均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以12.5 mg/d剂量更为安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反跳率高,建议最好作为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化疗泵的理想植入方法 ,总结其治疗恶性肿瘤生存率情况。方法 :对70例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泵植入术 ,并定期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结果 :埋泵成功率98.6 %(69/70)。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病灶缩小 ,其中2例行ΙΙ期手术切除。24例肝癌和12例直结肠癌病例中 ,分别有21例(87.5 %)和8例(66.7 %)显示病灶缩小。结论 :经皮植入化疗泵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诸多优点 ,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带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粗提物对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清除活性氧(R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HaCaT细胞分为空白组、枸杞多糖组、UVA组、UVB组、UVA+枸杞多糖组、UVB+枸杞多糖组.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枸杞多糖粗提物对UVA和UVB吸收情况;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酶生化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 0、100、200、300、400、500、600、1 500、2 000 mg/L枸杞多糖粗提物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枸杞多糖粗提物对280 ~400 nm紫外线透光率较大;与空白组比较,UVA和UVB组LDH漏出量、ROS水平显著升高,胞内SOD及GSH-Px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照射前加枸杞多糖粗提物(UVA+枸杞多糖组、UVB+枸杞多糖组)可明显升高细胞内SOD、GSH-Px活性,减少LDH释放,降低ROS水平,与UVA或UV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杞多糖粗提物不具有遮光剂的作用,但可有效清除ROS,降低LDH漏出率,抑制紫外线致HaCaT细胞光损伤,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将阴道用乳酸菌胶囊及结合雌激素软膏(商品名:倍美力)与复方甲硝唑联合用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阴道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2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63例。参照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阴道用乳酸菌胶囊、倍美力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毛细血管管径、红细胞聚集率、血流灌注、阴道p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参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率(16.82±1.37)%低于参照组的(27.43±2.63)%,毛细血管管径(6.97±0.46)μm、血流灌注(1.17±0.23)V均大于参照组的(5.43±0.24)μm、(0.79±0.16)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pH值(4.32±0.34)低于参照组的(5.71±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而言,应用阴道用乳酸菌胶囊联合倍美力软膏、复方甲硝唑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阴道pH值及局部微循环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体内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和MIP-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40例)、LC患者(40例)、HCC患者(53例)的血液标本,采用Luminex 技术检测血清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P-1β和MCP-1的表达水平,并以2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在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9.590、106.490和72.330 pg/ml,高于CHB组、LC组和HCC组;趋化因子RANTES在HCC组的表达水平为16948.440 pg/ml,依次高于正常对照组、CHB组、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lt;0.008)。结论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HCC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HCC发生发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经皮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栓塞(PVE)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电视透视引导下经导管行经皮穿肝或穿脾行PVE。栓塞前、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并测量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行经皮PVE,栓塞术后左肝叶代偿增生明显,其中3例PVE后顺利实行右肝切除术。PVE后未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轻,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经皮选择性PVE能诱导非栓塞侧肝叶代偿性增生及栓塞侧肝叶萎缩,增加肿瘤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确认胆管梗阻的范围及长度并选用相匹配的胆道金属支架,准确置入胆管的狭窄段,粒子条装入塑料管,经8F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Ⅰ、Ⅱ、Ⅲ型患者序贯行单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Ⅳ型患者,需要行多支架或多支引流,随后配合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并发症、肿瘤标志物、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总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 =9.271,P=0.000),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7.751,P=0.000),术后并发症少,少数仅有轻微不良反应,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74%.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可以治疗不同程度肿瘤并有效保持胆道支架通畅,患者生存期较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和分析胃蛋白酶原(PG)联合智能染色内镜(i-San)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8例老年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GⅠ水平、血清PGⅡ水平及血清PGⅠ/PGⅡ值进行观察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进行i-Scan检查。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和血清PGⅠ/PGⅡ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胃癌组(EGC组)、进展期胃癌组(AGC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CSG组)、EGC组、AGC组、胃溃疡组(GU)组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EGC组、AGC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值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单独应用血清PG检测与iScan检查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P>0.05),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两种单独检测(χ2=11.733、5.779,P<0.05)。结论:血清PG水平的变化可提示胃黏膜病变的进展和胃癌的发生,血清PG检测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段,与i-Scan检查联合时,可提高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长球囊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共35条下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长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成功治疗了29条下肢,技术成功率达82.9%。除1例于术后10天行踝上截肢术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或坏疽经换药等处理逐渐结痂或将坏疽足趾截除而愈合。术后25例随访了3~34个月,先后有12例复发,9例行二次介入手术重新获得好转,仅1例转外科行截足术,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