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SAL)组、川芎嗪(TMP)组;用Allen WD法以10 g×2.5 cm致伤力损伤T8脊髓,TMP组术后即刻给予川芎嗪(200 mg/kg)腹腔注射,SA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AL组c-fos基因在不同时间点(伤后30 min、1 h、2 h、4 h、6 h)均有表达,伤后2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TMP组c-fos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高于SAL组,但伤后30 min与SAL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6 h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相点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MP通过抑制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从而保护了神经元并抑制继发性损害的发生,这可能是TMP保护脊髓损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2.
颅脑外伤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其骨折愈合加速甚至发生异位骨化的现象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也提出了不少学说,但其确切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就骨折愈合的一些关键环节,对颅脑外伤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并发血肿内感染的几率极低,Baskaran 等[1]2004年报告1例右侧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伴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这种感染临床表现常与骨折重叠,局部有红、热、压痛等症状,且无明显特异性.由于发生率极低,临床上容易漏诊.我科最近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骨肉瘤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14例(46.7%),瘤旁组织中4例(13.3%),两者比较,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有关(P均<0.05).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高,其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0 2只 ,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脊髓损伤组 ;脊髓损伤 生理盐水 (NS)治疗组 ;脊髓损伤 rHuEPO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TNF 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 αmRNA在无损伤脊髓中即见有表达 ,脊髓损伤后 1h表达明显上调并达高峰 ;高表达持续至损伤后 2 4h ;rHuEPO治疗组脊髓伤后 6、 12、 2 4hTNF αmRNA表达明显低于NS治疗组。结论 :rHuEPO能明显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TNF 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降温速率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家兔双侧颈总动脉100根,均分为5组(n=20)。A组:新鲜家兔动脉作为对照组;B、C、D、E组分别以-0.5、-1、-2、-5℃/m in的降温速率进行低温保存。对各组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低温保存动脉与对照组比较,其黏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其黏弹性损失趋于增加。B、D、E组与C组的生物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5℃/m in降温速率低温冷冻保存的血管参数最接近新鲜血管,是血管低温保存的最佳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1h表达迅速增强,伤后6h达峰值(1.027±0.124)与假手术组(0.175±0.09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59,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h。结论:脊髓损伤后CINC-1mRNA表达迅速增强,提示CINC-1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28.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目的:探讨Q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Q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 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 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 min,术中出血量(510±60) 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 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 < 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0.
家兔用改良Allen 氏系统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分别测定血液和脊髓组织TXB 2、 6-keto-PGF 1 a 和ET-1 含量;以及脊髓组织灰质、白质和总血流量,研究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损伤组血液和脊髓组织TXB 2 含量升高、6-keto-PGF 1 a 含量下降、ET-1 含量升高。脊髓组织灰质和白质血流量以及脊髓组织总血流量均下降。治疗组用UBIO 治疗后,血液和脊髓组织TXB 2 含量下降、6-keto-PGF 1 a 含量升高、ET-1 含量下降。脊髓组织灰质和白质血流量以及脊髓组织总血流量均上升。实验说明:UBIO 可以改善全身和脊髓组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