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期间以及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总结变化特点,并研究给药剂量调整与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美罗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83.2±7.8)%,亚胺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71.7±5.3)%,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血药浓度逐渐恢复,但增加丙戊酸钠给药剂量对血药浓度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两者不宜联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2.
小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996~2000年收治的小儿腮腺血管瘤20例,年龄2个月~3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面神经剥离采用主干到分支的顺行法。随访1~3年。结果 创口全部I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无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结论 本病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小儿面神经分支类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保护面神经及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开窗植骨与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上后牙缺失牙槽嵴高度不足患者,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55侧)上后牙缺失患者,其中34例(40侧)窦底牙槽嵴骨高6~10 mm者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其余9例(15侧)骨高2~5 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同期完成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9例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无窦膜穿孔,平均提升窦底高度5.8 mm,26颗种植体平均负载30个月,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34例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窦底高度4.3 mm,手术操作中有3颗发生可察觉窦膜破孔,发生率为4.1%(3/73),在73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失败,71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3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成功率97.3%(71/73)。结论: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可靠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临床技术,临床上应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刺梨合剂中苍术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苍术素在1.25~12.5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旨在阐明对造血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Ikaros家族成员Ikaros和Helios的两个异构体Ik-6和He-i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关联性。对163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PCR分析。结果显示,Ik-6和He-i高表达于不同的白血病亚型,Ik-6高表达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He-i则高表达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异构体Ik-6和He-i具有不同的遗传学改变。本研究未观察到Ik-6和He-i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结论:虽然Ikaros和Helios是具有极其相似锌指结构的同一家族成员,但其异构体Ik-6和He-i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差异。Ik-6和He-i缺失的外显子分别含有或不含有DNA结合功能域,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对患侧榆卵管通畅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输卵管妊娠住院治疗病例,按照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度.结果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榆卵管通畅度为78%,药物保守治疗后榆卵管通畅度为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具有输卵管通畅率高,治疗随访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一、病例摘要 例1:患者24岁,因“停经59d,下腹痛2h”入院。查体:宫颈举摆痛,双附件压痛,触诊不清。B超提示:右附件区混合包块28mm×20mm,  相似文献   
68.
婴儿期行舌系带过短切开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婴儿期行舌系带过短切开术的并发症 ,探讨舌系带手术矫正的最佳时期。方法 :收集 15例在婴儿期接受舌系带“剪断术”的患儿 ,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 ,经二期手术矫正和术后随访。结果 :并发症为 :术后出血 1例 ,感染 3例 ,因舌系带处瘢痕和矫正不到位 ,在 2岁以后行二期手术 11例 ,大多数患儿二期手术后语音功能良好。结论 :婴儿期不应作舌系带矫正术 ,合适的矫正时期为 2~ 3周岁。  相似文献   
69.
口腔颌面部慢性自发性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慢性自发性血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87年1月~1999年12月,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自发性血肿39例,分析临床表现、阳性体征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愈,病理诊断:肌间或灶性出血20例,机化血块10例,机化血栓9例。39例中有血管增生或扩张17例,血管畸形有血管瘤形态改变8例。临床误诊率达84.6%。结论 血肿部位存在着血管增生和扩张及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畸形,与颅脑部的慢性自发生血肿有着相同的病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0.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舌癌、11例颊癌术后缺损即刻采用前臂区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对术后并发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术后感染等进行分析,对取皮瓣侧手的功能、感觉和握力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比较;同时对修复后颊、舌外形、活动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46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8.70%),其中1例坏死(2.17%),成活率达97.83%,术后感染5例(10.87%);手感觉异常和握力下降分别有3例(各6.52%);舌外形、活动度及颊部皮瓣色泽均满意。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制备方便,成活率高,远期效果好,供区后遗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