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究通关藤种子最佳采种期,提高种子品质。方法比较不同采种期通关藤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等。结果不同采种期内通关藤种子的质量差异较大,其中11~12月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为0%; 1月份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上升至26. 67%,发芽势为19. 65%,发芽指数为19. 68,活力指数为30. 65,随着采种期的推迟,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上升的趋势,4月份各项指标略有下降的趋势。结论人工种植的通关藤所结的果实在3月份采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4. 22%,千粒重为24. 36g,活力指数140. 55,可见通关藤果实在3月份成熟度最高,种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2.
云贵地区金铁锁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芬  雷瀚  陈杰  杨生超  白斌  刘成  叶鹏  高丽云  辛培尧 《中草药》2018,49(16):3895-3906
目的分析云贵地区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开发金铁锁的EST-SSR引物,并利用筛选出的分子标记对金铁锁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共获得了17 530条含SSR位点的EST序列;筛选出了14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EST-SSR引物,对云贵地区的17份金铁锁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其在位点水平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350 0~0.795 0,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群体水平上明显偏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4.29%~1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0.188 2~0.477 7,平均0.323 2;云贵地区金铁锁群体内基因流(Nm)较小(Nm均值为0.302 0),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Fst均值为0.452 9)。结论转录组测序丰富了金铁锁EST数据库;云贵地区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繁殖方式、分布区较长的进化历史有关,群体间遗传分化大可能是地理阻隔截断了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云南草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凡  张雪梅  徐绍忠  杨生超  杨志清 《中草药》2018,49(22):5388-5395
目的评价云南草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运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24个草果居群进行分析;首先应用GenALEx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PCoA和AMOVA分析;采用NTsys软件绘制居群聚类图;最后利用Structure软件计算出最佳的K值。结果 24个草果居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为0.49,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32;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90,基因流(Nm)为2.930。24个草果居群的遗传分化有81%存在于居群内,仅有19%存在于居群间;黄花草果23个居群的遗传一致度(I)为0.631 8~0.982 4,遗传距离(D)的范围为0.017 7~0.459 2,而白花草果居群(MG5)与其他23个黄花草果居群一致度均较小,为0.3697~0.6090;而居群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49处,明显地把白花草果与黄花草果分开;Structure聚类得出K=4时,209份黄花草果资源可被分为4个类群。结论云南黄花草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平均偏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而非居群间。根据基因型,黄花草果和白花草果被明显地划分成2类,遗传距离很远;而黄花草果大致被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野三七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野三七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三七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20(S),24(S)-epoxydammarane-3β,6α,12β,25-tetrol(1)、majonoside R_2(2)、majonoside R_1(3)、vina-ginsenoside R_2(4)、vina-ginsenoside R_(11)(5)、ginsenoside Rg_1(6)、pseudo-ginsenoside RT_4(7)、20(R)-ginsenoside Rh_1(8)、notoginsenoside R_2(9)、ginsenoside Rf(10)、floralginsenoside A(11)、ginsenoside Rs_3(12)、vina-ginsenoside R_(14)(13)。结论:其中,化合物8、9、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表达与灯盏乙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灯盏花的有效成分灯盏乙素是一种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仍缺乏对其合成途径的相关认识。查尔酮合成酶(CHS)是黄酮类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CHS表达水平与灯盏花中各组织灯盏乙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阐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灯盏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RT-PCR及RACE方法从灯盏花中克隆CHS基因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灯盏花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HPLC分析各组织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结果: 序列全长1 270 bp,编码405氨基酸,该基因DNA序列与菊科植物的同源基因相似性在80%左右,荧光定量显示CHS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远高于根、茎和花;HPLC发现灯盏乙素在叶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花和茎,而在根中未检测到。 结论: 相关性分析表明CHS相对表达量与灯盏花不同部位灯盏乙素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5),说明灯盏乙素的生成与CHS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传统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 按照九蒸九晒法进行滇黄精炮制,应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应用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料和炮制后的代谢产物。结果 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第3次蒸制后为深褐色,第4次至炮制结束缓慢转变为黑色。滇黄精原料具有麻味,第4蒸之后麻味消失,变为酸甜味。炮制过程中多糖和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增加。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共检测到419个代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6个,脂质65个,酚酸类52个,黄酮类51个,有机酸42个,生物碱41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2个,甾体9个,木脂素和香豆素7个,异黄酮1个,萜类3个,其他类物质50个。结论 系统阐述了滇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九蒸九晒对滇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降低,有机酸和酚酸类相对丰度增加等。该研究可为炮制滇黄精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差异性成分的发现为研究滇黄精生熟饮片中差异性物质的分析提供新思路,对滇黄精的扩大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种质资源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又名灯盏细辛或短葶飞蓬,为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湖南等西部和西南部海拔1 200~3 500 m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林缘或疏林下[1],其药性味甘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积止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及其中风后遗症等,云南省每年收购野生灯盏花药材1000 t以上,实现了灯盏花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了灯盏花GAP基地[2].  相似文献   
18.
植物药材道地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生超  赵昶灵  文国松  萧凤回 《中草药》2007,38(11):1738-1741
道地药材生产是药用植物研究的核心内容。植物药材道地性是由其特定的次生物质形成与积累所引起的。次生产物产生和积累的关键酶基因是药用植物道地性形成的分子内因,诱导这些基因表达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在药用植物道地性相关酶基因克隆的基础上,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和遗传改良等基因工程和道地药材的分子鉴定,在药用植物道地性品质的栽培调控方面将展现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颜德馨治疗急性痛证经验铁道部武昌车辆工厂职工医院(430062)杨生超颜德馨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后毕业于上海国医大学,现为上海铁道医学院教授,当今活血化瘀法之大家。颜老业医50余年,治学严谨,精究经旨,博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遇危重疑难杂...  相似文献   
20.
颜德馨教授运用附子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生超 《国医论坛》1995,10(3):17-17
颜德馨教授乃当代之名医,活血化瘀之大家,临证辄喜仲师方,且多钟附子,随证灵活变通,独运匠心,常挽逆证于附子之方。余幸曾执经向难于颜师,现将颜老运用附于经验整理予以简介,虽难直全豹,亦可见一班,庶于同道有所裨益.1振奋因气首推附子阳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未间·举痛论》曰:“气复反则生矣.”分别强调了阳气在人的生理及病理转归方面的重要作用.颇老认为,诸多病证,尤其某些危、急、重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