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是HIV感染的重要传染源.绝大部分急性感染期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其筛查和诊断往往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但由于检测存在窗口期,HIV感染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针对HIV感染急性期...  相似文献   
62.
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 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9~U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岁组(一~三年级)留守儿童占34.1%(1 301/3 819名),9~11岁组(四~六年级)中留守儿童占40.5%(1646/4 068名);6~8岁组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8.5%和35.7%,忽视度分别为(47.64±9.44)和(45.34±8.53)(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08±9.53)和(45.52±8.32),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21±9.34)和(45.15±8.75)(P值均<0.01).9~11岁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7.4%,忽视度分别为(46.61±10.58)和(43.59±10.15)(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33±9.96)和(44.38±10.04),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5.90±11.10)和(42.81±10.21)(P值均<0.01).结论 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忽视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葛黄汤对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和葛黄汤保护组,建模后再灌胃给药4周,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黄汤保护组血糖明显降低(P0.01),小鼠体重明显呈上升趋势,肝脏脏器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G、TC、LDL水平降低(P0.01、P0.05、P0.05),HDL(P0.01)水平升高,肝脏中的SOD、CAT(P0.05)酶活性提高,MDA(P0.01)含量减少。结论葛黄汤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提高小鼠抵抗肝脏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对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但目前临床上仍没有针对NAFLD的有效治疗方法。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在NAFLD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脂肪酸、糖类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在NAFL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指出NAFLD患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改善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川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影响因素,以提高川芎挥发油的包封率从而优化包合工艺。方法试验通过显微观察,薄层鉴别及紫外扫描的定性和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对川芎挥发油包合工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分散度、饱和度、温度、溶剂及搅拌时间等均对川芎挥发油包合工艺有影响,其中尤以分散度影响最大。结论本次试验对川芎挥发油包合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找到了制约川芎挥发油包合的重要因素,对于完善川芎挥发油包合工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评估肺腺癌中关键RNA结合蛋白的表达及预后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526例肺腺癌组织、59例正常组织,以及从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下载288例正常组织的RNA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RNA结合蛋白;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关键RNA结合蛋白并构建预后评估模型。结果共发现375个差异表达RNA结合蛋白,筛选出8个预后相关的关键RNA结合蛋白(WDR3、SMG9、DARS2、CARHSP1、LARP6、GAR1、INTS7和EXO1)。构建基于8个关键RNA结合蛋白的预后评估模型发现,试验组和验证组模型的高风险患者较低风险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短(P<0.05),两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和0.666,该预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肺腺癌中关键RNA结合蛋白预后评估模型,上述8个关键RNA结合蛋白可作为预测肺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戒毒人员干眼症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毒品对干眼的影响,为戒毒人员眼部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2017年1~9月在上海市杨浦区某戒毒所强戒人员964人行干眼问卷调查及相关眼部检查。结果 共有596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和相关眼科检查,干眼患病率为41.44%(247/596)。干眼症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20~30岁组、>30~50岁组、>5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17.35%(17/98)、39.30%(147/374)及66.94%(83/12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57.36,P<0.01)。吸毒时间越长,干眼患病率越高,毒龄≤1年、>1~2年、>2年~5年及>5年的强戒人员干眼患病率分别为18.33%(11/60)、29.67%(27/91)、42.76%(62/145)及53.00%(159/300),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3.60,P<0.01)。戒毒时间越长,干眼患病率越低,戒毒时间16个月、>6个月~1年及>1~2年的强戒人员干眼患病率分别为54.87%(62/113)、48.46%(63/130)、25.78%(91/35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2.09,P<0.01)。主诉前3位的为异物感、疲劳感和干燥感(33.72%、26.34%、20.97%)。 结论 强戒人员干眼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应提高对干眼的认识,并对毒品造成的眼部伤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预防和减少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空腹胰岛素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横断面收集2021年5—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的非糖尿病肿瘤患者153例的资料及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非糖尿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共137例的资料。计量资料采用Unpaired t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153例肿瘤患者中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正常范围有125例(81.7%),其中在>5.0~10.0μU/mL等级内的肿瘤复发转移率最低;以>5.0~10.0μU/mL等级为基础,随着空腹胰岛素水平等级的升高或降低,复发转移率均逐渐增高(均P<0.05),两者之间分别呈正相关(r=0.290,P=0.004)和负向弱相关趋势(r=-0.189, P=0.061)。术后肿瘤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等级的增高或降低,复发转移率均增加(均P<0.05);而在非手术肿瘤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复发转移组的空腹胰岛素处于等级偏高水平,平均...  相似文献   
69.
太白洋参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太白洋参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0例口服太白洋参颗粒,1袋/次(相当于原生药9 g),2次/d;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0.8 g,3次/d.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 ~3个疗程.结果 太白洋参颗粒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脑复康组(P<0.05),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太白洋参颗粒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0.
刘珺  徐选福  杨文娟  郭传勇 《中草药》2009,40(8):1270-1274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uate cell,HSC)HSC-T6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株,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红花注射液处理HSC-T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5、10、20 mg/mL红花注射液干预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Ladder凋亡梯度;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Real time-RT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红花注射液对HS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红花注射液(10、20 mg/mL)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测出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药物干预后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琼脂糖电泳可见DNA出现断裂、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照组凋亡率为(0.73±0.33)%,红花注射液在5、10、20 mg/mL凋亡率分别为(2.04±0.58)%、(9.46±1.29)%、(16.55±11.27)%,差异显著(P<0.01);Real time-RT-PCR结果显示红花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同时上二调HSC-T6的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抑制HSC增殖及增殖周期,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调控bcl-2/bax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