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61.
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从传统化疗到靶向药物,再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即免疫治疗,一改传统的治疗方式,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发挥有效且持久的抗肿瘤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免疫治疗一线、二线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情况,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因素,及免疫治疗的相关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2.
LncRNA(long non-coding RNA),即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单位左右的非编码RNA,其可在表观遗传、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细胞内各种生理过程。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多种LncRNA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形成、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多种LncRNA在前列腺癌从激素敏感期进展至去势抵抗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此,该文就近几年来LncRNA在前列腺癌中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为前列腺癌的基因及表观遗传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宫外孕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甲氨蝶呤组和联合用药组,均为28例,米非司酮组患者采用单纯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甲氨蝶呤组患者采用单纯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比米非司酮组、甲氨蝶呤组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甲氨蝶呤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粪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UDCA和UDCA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肠道菌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IL-6、IL-17和IL-2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粪双歧杆菌和拟杆菌菌落数分别为(8.7±0.9)lg CFU/g和(8.9±0.9 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6)lg CFU/g和(8.1±0.6)lg CFU/g,P<0.05】,而酵母样真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为(4.3±0.7)lg CFU/g和(8.7±0.6)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7)lg CFU/g和(9.2±0.7)lg CFU/g,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5.9±1.6)pg/ml、(65.5±12.6)pg/ml、(5.6±1.1)pg/ml、(7.6±2.3)pg/ml和(17.5±2.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2.1)pg/ml、(85.7±20.1)pg/ml、(6.7±1.5)pg/ml、(9.2±3.2)pg/ml和(23.3±4.4)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113.2±24.1)μg/L、(145.5±19.8)μg/L和(134.6±21.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4±47.2)μg/L、(178.4±51.7)μg/L和(170.5±48.2)μg/L,P<0.05】。结论 应用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纠正PB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5.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其活化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可能有负调节作用,如抑制小鼠肺脂多糖(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与某些趋化因子的表达。本组研究旨在探讨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RGZ)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测定佐米曲普坦在水和不同pH磷酸缓冲盐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佐米曲普坦在37℃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12.6 g/L,在pH值3.6、4.5、6.0、6.8、7.4、8.0、9.0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依次为1 382.0、553.0、85.2、71.5、47.1、11.5、4.85 g/L.佐米曲普坦在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O.013,在不同的pH值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依次为0.04、0.06、0.14、0.20、0.23、0.25、1.44.结论:在pH 3.6~9.0范围内,随着pH值增加,佐米曲普坦平衡溶解度减小,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则增大.  相似文献   
67.
郑伟鑫  杨杰  李毅  梁晓军  王军虎  杜洋  王欣文 《中国骨伤》2022,35(12):1138-1141
目的:探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hallux valgus,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35例(40足) 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5~76(40.32±5.43)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1跖骨长度(the 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5例(40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4.35±3.62)个月。HVA、IMA和DMAA分别由术前的(36.32±4.51)°、(14.21±3.22)°和(28.35±4.32)°矫正到术后的(14.32±5.71)°、(5.83±3.97)°和(7.32±2.14)°(P<0.05)。手术前后F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和VAS分别由术前的(57.00±4.31)分、(6.00±1.2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90.31±3.28)分、(1.42±0.83)分(P<0.05);根据AOFAS评分,结果优23足,良15足,可2足。结论:旋转Scarf截骨术矫正力度大、维度高,能够有效纠正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畸形,改善前足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8.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ABP联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AMI合并CS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住院的应用IABP救治的AMI合并C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ECMO分为IABP组(n=65)及IABP+ECMO组(n=2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2个月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ECMO的影响因素。 结果 IABP组IABP后心搏骤停比例、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水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应用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下肢缺血比例、急性肾损伤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出院后12个月生存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比例低于IABP+ECMO组(P<0.05),CCU住院时间短于IABP+ECMO组(P<0.05),年龄高于IABP+ECMO组(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乳酸、pH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收缩压、舒张压、乳酸、pH值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心率主效应不显著(P>0.05);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pH值主效应不显著(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24 h、72 h收缩压、pH值均高于上机前,乳酸水平低于上机前;两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pH值高于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后24 h(P<0.05)。IABP组治疗后24 h、72 h舒张压均高于上机前(P<0.05)。IABP+ECMO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高于IABP组(P<0.05);IABP+ECMO组治疗后24 h的乳酸水平低于IABP组,pH值高于IA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后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IABP联合ECMO能改善AMI合并C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1年生存率,年龄、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的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阴茎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流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9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茎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3月入院就诊。下腹部CT示阴茎根部大小5.9 cm×5.6 cm×6.5 cm软组织肿块,倾向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行阴茎根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浅不一,部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广谱(-),vimentin(部分+),EMA(大部分+),CD34(血管+),CD31(血管+),CD99(+),S-100(-),Bcl-2(-),HMB45(-),SMA(-),AFP(-)。术后患者恢复可出院,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7月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出现进行性增大包块,术后10月患者复查盆腔CT示阴茎根部上份盆壁、左侧睾丸及左侧腹股沟区见多发软组织肿块,最大者位于左侧腹股沟区,大小约7.6 cm×6.8 cm,考虑局部复发并左侧睾丸、腹股沟转移,患者自行放弃行进一步治疗,最后随访日期为2018年1月。结论:阴茎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阴茎间质恶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是否行放化疗治疗尚存争议,其易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0.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剌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中风病患者针刺疗效因素很多,除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有关外,时间因素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理地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延长疗程能提高并巩固疗效,长时间留针可以累积刺激量从而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针剌治疗中风的时效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现将相关研究情况予以更新、补充,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