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各15只。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中度损伤SD大鼠模型,模型组不予治疗,电针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旁开0.5寸电针治疗,频率 2/100 Hz,电流 1 mA,刺激15 min,电针左右隔次交替,每日1次,共7次;分别于术后1、7 d观察大鼠残余尿量、排尿量的变化;术后7 d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观察各组大鼠凋亡情况,检测Bcl-2、Bax、Bad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3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术后7 d,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残余尿量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 <0.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组、电针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7 d排尿量增加,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TUNEL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电针组、电针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在术后7 d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 <0.01,P <0.05),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对照组Bax、Bad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1,P <0.05),而Bcl-2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 <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Bcl-2、抑制Bax、Bad的表达,从而抑制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32.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 ,其发病率呈大幅度下降。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麻疹可能成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的第 3个将被消除的疾病。为指导制定或调整有关消除麻疹的策略 ,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 ,现将哈市 1994~ 2 0 0 0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麻疹的发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 结果2 1 流行概况1994~ 2 0 0 0年全市累计发病 192例 ,年发病率 0 31/ 10万 ,1994年发病率最高为 0 71/ 10万 ,2 0 0 0年发病率最低为0 0 2 / 10万 ,比 …  相似文献   
33.
背景:毛囊干细胞来源于皮肤、毛发,数量极其可观,取材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免疫原性,可供自体移植,是最容易获取的干细胞来源之一。目的:综述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作用因素,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以“毛囊干细胞、皮肤修复、再生医学、组织工程”或“hair follicle stem cell,skin repairing,regenerative medicine,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表的关于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文章,最终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作为一种容易获得、数量可观、使用较为安全以及具有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通过皮肤早期血管化、表皮及附属器官的再生、信号通路作用及转录因子调节等方面的影响,促进皮肤伤口的修复,能为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SD大鼠毛囊干细胞(rHFSCs)及其免疫、超微结构的鉴定方法,观察rHFSCs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6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SD大鼠触须部皮肤,用 Dispase酶和Ⅳ型胶原酶混合液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用梯度加液组织块贴壁法培养rHFSCs,用两步酶消化法传代,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rHFSCs。收集第3代rHF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等方法鉴定rHFSCs。收集第1~10代rHFSCs检测细胞活力,第3、5、7、9代rHFSCs培养第1~8天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收集第3代rHFSCs,按培养液的不同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OPG、Runx2的相对表达量及染色后的光密度(OD)值变化情况,观察rHFSCs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通过改良方法分离、培养、纯化的rHFSCs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曲线呈“S”形,生长增殖能力良好,克隆形成能力强。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Integrin β1、Integrin α6、P63呈高表达,CK15呈中等表达,符合rHFSCs标记鉴定特点。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证明细胞的类型属于毛囊干细胞。rHFSCs成脂诱导培养7 d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的相对表达量(5.598±0.168、4.757±0.4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9±0.344、1.126±0.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5、20.266,P值均<0.01);诱导14 d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2.472±0.091)明显高于对照组(0.817±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1, P<0.05)。rHFSCs成骨诱导培养14天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OPG和Runx2的相对表达量(1.921±0.275,3.892±0.265)明显高于对照组(1.085±0.288,1.046±0.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7、17.332, P值均<0.01);诱导21 d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0.716±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76±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8, P<0.01)。结论 采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方法可成功建立rHFSCs体外培养体系,rHFSCs具有纯度大、增殖效率高、多向分化潜能强等特点,可为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相关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新型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分析其性能,并观察其修复比格犬股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6月龄雄性比格犬1只,截去右下肢股骨中段全层15 mm制成骨缺损模型后,放入动物专用Micro CT进行容积扫描,完成数据采集、转化及后期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CeraFab 7500光固化3D打印机中。根据设定参数启动打印程序,形成复合光敏树脂初胚,并对其进一步脱脂烧结,然后采用浸涂法制备HA/ZrO2梯度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和生物力学实验分析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对体外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影响。将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C组、D组分别截去股骨中段15、25、35 mm制成骨缺损模型,然后分别植入相应规格的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术后第2、4、8、12 周拍摄术肢股骨正侧位X片,观察植入材料与自身骨结合情况及周围骨痂生长情况。术后12 周处死实验动物,截取整段股骨,大体观察标本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生长状况;行Micro CT扫描,测定新生骨量,并对新生骨进行3D图像重建;对股骨标本进行极限抗压实验,测量极限抗压强度。结果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显示表面光滑,结构均匀,断口表面层均匀过渡结合,没有明显界限,相互之间冶金结合,结构稳定。XRD分析显示HA及ZrO2峰形明显、结晶程度较好、粉体纯度高。抗压试验显示极限抗压强度为(43.37±2.31) MPa。MTT试验显示HA/ZrO2梯度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术后X线片显示:A组术后形成骨不连;B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人工假体与宿主骨之间的界线消失;C组术后第2、4、8周连续性骨痂及新生骨长入速度较B组缓慢,但人工假体与断端间隙逐渐被新生骨填充,有连续性骨痂通过;D组新骨生成缓慢,仅在断端周围出现新生骨。术后12周取材,Micro CT 3D重建及新生骨量检测,B、C、D组单位体积新生骨量分别为(238.55±19.11) mm3/cm3、(223.31±13.41) mm3/cm3、(110.83±6.48) mm3/cm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24,P<0.01),其中B、C组新生骨量明显多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骨CT 3D重建显示:B组复合材料整体被新生骨包绕,无外露;C组复合材料少许外露,表面基本被新生骨填塞;D组复合材料大部外露,新生骨散在长入。B、C、D组股骨标本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49.72±2.33) MPa、(49.81±2.43) MPa、(46.92±3.61) MPa,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9,P>0.05)。结论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纳米HA/ZrO2梯度复合材料具有可靠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强度,可以实现临床个体化治疗原则,能很好地修复犬股骨干35 mm内骨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3例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患者,男24例,女9例;年龄21~52(36.42±5.70)岁;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1.8 cm~2.3 cm×4.2 cm。根据损伤程度、性质和患者意愿,其中15例(15指)行逆行掌背动脉穿支筋膜皮瓣,9例(10指)行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9例(9指)行游离第2趾末节趾骨复合皮瓣。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Dargan功能标准评定手指功能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供区和受区未发生深部感染情况,其中1例供区出现植皮部分坏死,1例供区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创面积极换药后愈合。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6(8.34±1.28)个月。修复手指两点分辨觉为8~12(8.84±0.43) mm,患指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手指关节Dargan功能评价:优18例,良14,中1例。结论:3种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或合并骨缺损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逆行掌背动脉穿支筋膜皮瓣无须吻合血管,操作安全、简单,成活率高。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可同期切取其他多个穿支皮瓣分别修复缺损创面,瘢痕小且隐蔽。游离第2趾末节趾骨复合皮瓣能最大限度修复手指形态、功能,供区隐蔽。  相似文献   
37.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方法,然而术后容易出现内固定物或融合器移位、邻近节段椎体加速退变等并发症.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腰椎融合术,有利于了解该术式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本文从评估腰椎的稳定性、评估内固定物和融合器的性能、评估融合节段对邻近节段的影响3个方面,对有限元法在腰椎融合术生物力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采用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在促进四肢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6例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为42~72岁,所有患者清创或扩创后应用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通过评估改良的VSD装置性能、感染控制及创面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效果。结果:所有改良的VSD装置引流通畅,敷料无硬化;感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渗出,无红肿,未见有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感觉良好,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促进四肢感染性创面愈合疗效可靠。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及创伤小等优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9.
浊度作为卫生理化检验的一项指标,广泛应用在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实际工作中,无论在评价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的质量,还是评价市政供水末梢水以及评价食品卫生中的纯净水、矿泉水的时候,这项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隔药饼电子灸治疗血瘀型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血瘀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25例)和联合治疗组(25例),分别采用冲击波和冲击波联合隔药饼电子灸治疗。治疗前、治疗4次及8次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次及8次后与同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次及8次后,联合治疗组各评分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为优的要多于冲击波组,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隔药饼电子灸治疗血瘀型盘源性下腰痛可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