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人体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呈周期性、渐进性变化的规律,中医学在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和养生保健等方面有着相当完善的理念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该文对中医时间医学在认识疾病过程中的体现和规律性认识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2.
肺脾肾虚损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入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它是一种全球性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重要疾病.COPD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仍居我国农村死因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43.
“祛风止痉”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IL-2、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祛风止痉"方对哮喘大鼠模型外周血IL-2、IL-4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哮喘载体动物模型大鼠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4天;经腹主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2、IL-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数据以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灌胃组与对照组中IL-2、IL-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祛风止痉"方可降低哮喘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的IL-2、IL-4等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44.
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焦虑与抑郁不仅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同时支气管哮喘又可使焦虑与抑郁进一步加重,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支气管哮喘防治也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观念而有所更新,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对比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门诊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参照2013版GOLD分级标准分为B级组40例、C级组23例、D级组3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且年龄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外周血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0(IL-10)水平,外周血Th17、Treg含量及Th17/Treg比值。结果 (1)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D级组患者体质量小于对照组,C级组、D级组患者体质量小于B级组,D级组患者体质量小于C级组(P0.05)。(2)B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高于B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高于C级组(P0.05);B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低于B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低于C级组(P0.05)。(3)B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h17含量及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h17含量及Th17/Treg比值高于B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h17含量及Th17/Treg比值高于C级组(P0.05);B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低于对照组,C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低于B级组,D级组患者外周血Treg含量低于C级组(P0.05)。结论随着GOLD分级增加,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h17含量逐渐升高、Treg含量逐渐降低,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程度逐渐加重;有效控制Th17/Treg失衡有可能成为中医宏观、西医微观防治稳定期COPD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总结311例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31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信息。结果 31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在21岁至94岁,男女比例约为2∶1。311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例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所占比例最多,共116例(37.3%),其次为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共77例(24.8%)。间质性肺病中年轻女性CTD更多见,年长吸烟男性IPF更多见。结论目前IPF仍是ILD中最主要病种,中年女性应注意CTD的发生,与职业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仍存在,ILD诊断是难点,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法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344例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的观察分析,总结其规律及分布特点,为今后辨证及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客观检查等,明确其诊断、分级及中医分型等内容。结果: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痰热蕴肺证居多,其次为肺气虚证,多数不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10年以内,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水凌心肺证居多,其次为肾阳虚证、血瘀证,均多数发生呼吸衰竭,病程多在15年以上,体重指数小于18.5。结论: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病性以痰热为标,肺气及肾阳虚为本,兼有水凌心肺证、血瘀证。其病情的轻重与病程呈正相关性,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性。这与中医理论"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等相符合。在临床中,出现肾阳虚之症候,尤其是兼有水凌心肺证、血瘀证,可能是COPD患者是病情危重的标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哮喘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介质、内源性皮质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44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全身激素组、吸入激素组、气管扩张剂组。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石(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及生长激素(GH)进行检测,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行检测,3、用流式细胞仪对淋巴细胞凋亡、CD,、CD4、CD8、CD11h、CD18及CD62P进行检测。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CD4/CD8、CD11b/CD19淋巴细胞凋亡、CS、ACTH、CRH在全身激素组与气管扩张剂组之间,吸入激素组与气管扩张剂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其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D11h、CD62。在全身激素组与气管扩张剂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其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激素对哮喘患者免疫、内分泌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激素使用量的增加或全身使用,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减退。吸人激素对内源性皮质醇可能也有一定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对痰热蕴肺型急性发作期慢阻肺(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经皮给药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患者的咳、痰、喘等症状好转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7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初及治疗后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FEV1%pre、FEV1/FVC、MVV。结果:70例患者中有64例完成本实验。(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综合疗效评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FEV1%pre、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V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TNF-a浓度均明显下降.IL-2浓度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下降或升高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咳、痰、喘等临床症状,改善气道阻力及肺的通气功能。从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可推测穴位经皮给药可能具有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