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支撑”支架的性能,疗效,以求研制成技术性能达标的国产化支架。方法:(1)急性血栓形成检测:雄性新西兰白兔10只,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4h行髂动脉造影术。(2)中远期疗效检测: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给予高胆固醇饲料(4%胆固醇)饮食1个月后行髂动脉支架植入术,随机分为2组:(1)30天组10只,于术后1个月行动脉造影术。(2)60天组10只,术后2个月行髂动脉造影术。30天组9只动物完成实验,60天组8只动物完成实验。结果:(1)共27只兔完成实验,27个支架植入成功23个(成功率85.2%),(2)急性血栓形成检测:10个支架,9个完全张开,未见血栓形成,血流TIMI Ⅲ级,1个脱落。(3)中远期疗效检测:(1)30天组(n=9):7个支架在髂动脉完全张开,1个在腹主动脉下段完全张开,未见血栓及狭窄,血流TIMIⅢ 有,1个脱落,(2)60天组(n=8):6个支架完全张开,未见狭窄,2个脱落。.(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撑支架性能稳定,没有出现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狭窄。  相似文献   
42.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几项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6年 1月以来开始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2 5例 ,疗效满意。AF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内固定牢固 ,尤其对于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和椎管有效减压有独特的优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5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年龄 2 3~ 5 7岁 ,平均 41岁。受伤原因 :坠落伤 7例 ,交通伤12例 ,砸伤 6例 ,均为复合伤。其合并伤分别有颅脑外伤、胸外伤、四肢骨折等。损伤部位 :T114例 ,T12 7例 ,L17例 ,L2 4例 ,L3 2例 ,T12 L1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 ,压缩型5例 ,爆裂型 17例 ,骨折脱位型 2…  相似文献   
43.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汶川地震转运伤员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我院信息处、病案室、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所有收治汶川地震转运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2008年5月22~26日,我院共收治91例汶川地震转运伤员,除1例来自成都,其余90例均来自绵阳(北川46.67%)。其中男44例,中位年龄38(27,53)岁;女47例,中位年龄51(33,62)岁,女性伤员年龄明显大于男性伤员(P〈0.01)。伤员集中在震后第10~11天转运到我院,其中震后第10天占86.8%,震后第11天占22.0%;震后第34天为出院高峰,占总出院人数的37.1%(33例)。伤情分类以骨外伤为主,按受伤部位分,占前3位的是下肢骨折(34.81%)、椎体骨折(19.26%)和骨盆骨折(12.59%)。救治过程中共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全身大面积石灰烧伤(60%),1例死于严重多发伤。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状态下对人员及物质的合理调配,及对地震伤员及时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右侧股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完全离断、结扎16h抢救成功一例外科学教研室李浪,卫民患者,男,35岁,农民,右侧股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完全离断,结扎16h后入院。自述入院前1周,在劳动中右大腿上部不慎被一碎钢片击伤,出血约200ml,伤口即用草药局部外敷包扎...  相似文献   
45.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淋巴细胞Ca^2+的变化及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0例DCM患者血浆cGRP、淋巴细胞Ca^2+浓度,用直一相关法分析淋巴细胞Ca^2+浓度与血浆cGRP水平 及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其自身调控机制,应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近年研究的新思路和热点,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严重冠状动脉(冠脉)痉挛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例行冠脉药物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严重冠脉痉挛的发生率、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和置入支架情况、痉挛发生时间、部位以及处理、预后。结果:DES置入术后1年内严重冠脉痉挛(冠脉直径狭窄≥95%)有28例(1.39%)。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67.8%)、多支血管病变20例(71.4%)、支架长度≤29mm25例(89.2%)。严重冠脉痉挛发生时间最常见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共18例(64.3%)、与术后1周内5例、术后4周内3例、术后1年内2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部位为支架两端,共24例(85.7%),非靶血管严重痉挛病例4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时复查冠脉造影以及冠脉内注入血管扩张剂、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和支架置入是抢救的关键,一般预后较好。结论:DES置入术后严重冠脉痉挛并非罕见,其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支架长度≤29mm多见。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的支架两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23例使用LPHP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平均51.5岁;车祸伤18例,摔伤4例,重物压砸伤1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2例。14例植骨,其中6例自体髂骨植骨,7例人工骨植骨,1例自体髂骨加人工骨混合植骨。使用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间17~49个月,平均35.25个月。20例于术后4~7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6与12个月C-M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评分38~100分,平均(79.85±17.23)分,其中优8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LPHP加植骨组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单纯LPHP固定组优2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对伴有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50.
老年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李浪  潘启龙 《右江医学》2009,37(3):284-285
目的总结老年性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治疗老年尖锐湿疣患者共121例,其中单纯电凝法治疗61例;综合治疗法(电凝法、心理干预、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局部抵抗力)60例。结果本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51%、19.83%和17.36%。其中综合组分别为88.33%、10.00%和8.33%;电凝组分别为68.85%、29.51%和26.2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性尖锐湿疣患者具有病程长、伴发疾病复杂、治愈率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心理影响大等临床特点,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