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采用先进的荧光实时显像技术对中药土贝母植物块茎提取物抗乳腺癌作用进行评价。方法: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被设计成为细胞质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表达而细胞核组蛋白H2B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表达的双色荧光细胞,并分别在2D平面塑料平皿及3D立体明胶海绵块两种不同的培养环境中培养,经土贝母鲜品二氯甲烷提取物(DEFT)干预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核碎片形成的情况;DNA电泳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土贝母鲜品二氯甲烷提取物作用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即观察到MDA-MB-231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在药物干预48h后检测到凋亡的DNA碎片梯带,72h后更加明显;3D明胶海绵培养的MDA-MB-231细胞经实验药物作用后其形态学改变的效果不如2D环境下明显。结论:土贝母鲜品二氯甲烷提取成分具有抗乳腺癌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氩氦刀冷冻联合中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氩氦刀冷冻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结果 77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不良反应轻微.术后1~3月咳嗽、胸痛、胸闷憋气症状均较术前有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有较明显的提高,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99%、15.07%、8.22%.结论 :氩氦刀局部冷冻联合全身中药治疗肺癌具有副作用小,消融效果明显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肿瘤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实体瘤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氩氦刀局部冷冻联合治疗的103例恶性中晚期实体瘤患者共计115个瘤灶进行术中评价及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对115个瘤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达93·9%;术后3个月和6个月对追访到的病例疗效评价显示3个月时肿瘤控制率(CR PR NC)为48·6%;6个月时肿瘤控制率为36·1%。所有病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实体瘤灶疗效较好,扩大冷冻范围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肿瘤控制率,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4.
中药灌肠治疗癌性肠梗阻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梗阻是肿瘤患者常见病症,多见于原发消化道肿瘤或腹腔转移瘤者,肿瘤堵塞肠腔或压迫肠管,致肠腔狭窄,通过障碍,发生梗阻。结、直肠癌肠梗阻发病率远高于小肠,常为就诊主要原因,如消化道肿瘤因肠梗阻就医者占8%-29%。目前肠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是外科手术,但一些中晚期、体质虚弱或老年肿瘤患者却不能承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5.
26.
方雪妮  周天  李泉旺 《中国肿瘤》2016,25(11):893-897
Twist是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为新近发现的癌基因.Twist能够编码凋亡抑制蛋白,参与多种上皮来源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调控肿瘤血管、淋巴管的生成等过程,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Twist表达增高,开展Twist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联性的研究对临床预防、治疗癌症转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7.
浙贝母药用历史悠久,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但由于贝母品类繁杂,其功用主治易于与其他贝母混淆。近现代以来,有关浙贝母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了深入了解。文章从正名、中药学特征、植物学性状、近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浙贝母进行综述,以梳理其药用源流及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养肺方减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氩氦刀冷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按照意愿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5例(养肺方+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41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评价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和缓解时间、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结果:1)术后并发症:2组病例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均以咳嗽加重最多见,其次为术后疼痛,第三为咯血/痰中带血,经常规对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咳嗽缓解时间(5.11±2.17)d,比西医治疗组(6.68±3.12)d短(P0.05);中西医结合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47±1.92)d,比西医治疗组(5.35±2.06)d短(P0.05);2)术后PS评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P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术后1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咯痰、神疲乏力及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咳嗽、咯痰量、胸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后服用养肺方,可缩短术后并发症缓解时间、改善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9.
护场的有无对外科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中医学的护场包括中药内托法,补益正气给邪以出路;箍围法,其作用是"箍集围聚、收束疮毒";药捻疗法,促进深部邪气排出,护场早日形成。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临床中,护场理论理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延伸,在疔疮走黄、难治性溃疡、糖尿病足、褥疮,恶性肿瘤等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结合"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镇痛方外贴,对照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安慰剂外贴,疗程7 d,参照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治疗组外治阴证癌性疼痛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仅有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约为2 d,皮肤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超声电导技术结合中药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