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正>患者女性,5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精神萎靡不振,血常规检查提示重度贫血,骨髓穿刺提示缺铁性贫血。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黏膜隆起,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可能,行胃底肿瘤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送检部分胃壁切除标本,大小13 cm×6 cm,黏膜灰粉色,有隆起,中央见一溃疡面,大小1. 8 cm×1. 5 cm,深度0. 3 cm,切面溃疡下方黏膜下可见一分叶状肿物,大小9 cm×4 cm×4 cm,灰黄、灰白色,质软,未累及肌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总结心房异构患者外科手术处理及临床转归。方法 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2010~2012年48例心房异构合并心脏畸形,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分为左心房异构和右心房异构两组。术后随访1~60个月,分析不同心房异构的疾病特点与外科手术治疗后临床转归。结果 48例患儿平均年龄65.54±65.10个月,体重平均16.13±9.00kg,左心房异构9例(18.8%),右心房异构39例(81.2%),2例行双心室治疗,46例行单心室治疗,Glenn术在右心房异构中应用明显多于左心房异构(P=0.045),呼吸机使用时间左心房异构患者长于右心房异构患儿(P=0.029)。全组病例死亡8例,1例左心房异构,7例右心房异构。48例患儿随访5年生存率左心房异构患儿91.67%,右心房异构患儿45.38%。结论 心房异构患者往往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其中左心房异构少于右心房异构,左心房异构多行双心室治疗,而右心房异构多行单心室治疗,例如Glenn手术应用较多,随访5年生存率左心房异构优于右心房异构。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处置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使用护目镜起雾的防雾效果,以减少医护人员因护目镜起雾而影响临床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方法: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际应急救援队4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护目镜防护液组、沐浴露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佩戴护目镜防护液、沐浴露和灭菌用水处理的护目镜,于佩戴护目镜后1 h,3 h和6 h分别测试所陪戴护目镜的清晰度;并以视力对照表分别检测研究对象佩戴护目镜前后视力变化。结果:护目镜防护液组和沐浴露组1,3,6 h视力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护目镜防护液组1,3,6 h视力变化明显小于沐浴露组,P<0.05。结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护人员佩戴的重复使用的护目镜应用护目镜防护液涂抹的防雾效果最好,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因佩戴护目镜的起雾而影响临床操作,并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35.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目前尚缺少合适的治疗方法。液体通气技术是一种新型呼吸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通气状况,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给予筋痹方加减治疗,疗程28天,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3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0例病例中,痊愈58例,好转80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38.67%,总有效率为92.00%。治疗前后比较,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腱反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内服筋痹方为主的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小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12.5天小鼠胚胎肢芽细胞进行微团培养,同时用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肢芽细胞的增殖活性,阿尔新蓝染色检测肢芽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能力,RT-PCR法检测肢芽细胞中Col2a1、Col10a1、Mmp9、β-catenin、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在24 h、48 h和72 h 3个时间点均能显著促进小鼠肢芽细胞增殖。微团培养6 d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增加。RT-PCR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肢芽细胞Col2a1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Col10a1、Mmp9、β-catenin、Runx2 mRNA表达下调。结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胚胎肢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38.
介绍施杞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提倡辨病、辨证、辨型相结合,根据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的不同,在运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形成了具有显著疗效的系列经验方。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缺乏相应的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文旨在复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合并出血的诊疗及手术过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合并出血的患者,均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了二次手术。患者1在探查胰肠吻合口时,发现门静脉出血,确切止血后重新行原位的胰肠吻合术,最终痊愈出院;患者2由于胰瘘导致了迟发性的出血及腹腔感染,在二次手术时并未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手术中对出血风险较高的血管进行了结扎,并对胰肠吻合口进行了加针修补,最终患者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D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治疗需要介入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的多学科参与,外科手术仍然是PD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0.
正常大便不一定是臭的。吃母乳的婴儿在断奶期以前排出的大便很干净,气味是酸酸甜甜的,一点也不臭。成年人如果能做到每日排便,大便就能不臭或者不是很臭。大便臭的原因摄入高蛋白、辛味的食物高蛋白食物,如肉类、海鲜等发酵后臭味会较大。辛味食物,如洋葱、韭菜、大葱、蒜等也会使大便变臭。洋葱中的硫、氮含量高,吃下去后会在肠道里产生硫化氢'氨气,这两样东西是臭味的主要来源。所以如果少吃高蛋白和辛味食物,大便臭味便会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