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11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 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9年1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诊治、年龄≤25岁且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0例极年轻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生育问题和结果量表(FI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肿瘤因素与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极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50例极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6例患者与其主管医师在确诊后/治疗前未沟通生育相关问题,仅有14例患者在确诊后/治疗前沟通过;28例患者表示乳腺癌治疗后仍有生育愿望;1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妊娠,占全部患者的22%(11/50),其中,有6例患者在未咨询医师的情况下,自行选择人工流产,其余5例患者均足月妊娠,新生儿健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诊前生育状态是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OR=0.250, 95%CI: 0.070~0.897, P=0.033;多因素分析:OR=0.270,95%CI:0.048~0.901,P=0.035)。50例患者中共有9例(18%)患者复发或转移,其中,7例(14%)患者死亡,原因与乳腺癌直接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极年轻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影响因素(χ2=8.857、6.928,P=0.003、0.008),病理类型是患者DFS的影响因素(χ2=4.824,P=0.028),但不是OS的影响因素(χ2=3.339,P=0.0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3.121,95%CI:1.385~124.348,P=0.02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与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比较,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P=0.025),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311)。 结论治疗前未生育的患者对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高。诊断延迟可能导致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变差,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腔内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疾病可通过腔内介入的方法治疗。经皮股动脉穿刺的操作的增多,穿刺入路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 pseudoaneurysm,IPA)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目前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瘤腔修复术、单纯局部压迫、超声引导下压迫(ultrasound-guided manual compression,UGC)、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弹簧圈封堵、覆膜支架植入等。本文就其发生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心房颤动(AF)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AF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由多学科协作、以护士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AF患者的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AF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规范的综合管理模式。本文基于国内外AF管理指南和相关文献,梳理了AF综合管理模式的流程(包括筛查、综合评估、制定管理策略、健康教育、定期随访、转诊)及各流程的具体内容,初步制定出适合我国社区的AF筛查流程和综合管理过程,可以为构建社区AF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低血糖晚期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特点,探讨暂时性低血糖对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31例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低血糖组(血糖值为1.1~2.1 mmol/L,平均1.7±0.3 mmol/L,经治疗,血糖均在2小时内正常),诊断当天或隔天进行aEEG监测;随机选择24例同时期非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生后3天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和带宽的变化特点。结果 (1)连续性:两组间背景活动连续性无统计学差异(P=0.756);(2)睡眠觉醒周期:①总时程:低血糖组77.8±20.3分钟,对照组74.9±23.8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471,P=0.640);②宽带时程:低血糖组25.2±5.9分钟,对照组24.2±6.2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614,P=0.542);③窄带时程:低血糖组52.6±18.6分钟,对照组50.7±21.0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35,P=0.739);(3)下界振幅:两组间窄带下界(P=0.451)无统计学差异;(4)带宽:两组间宽带带宽(P=0.070)和窄带带宽(χ2=1.733,P=0.188)均无统计学差异;(5)成熟度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201,P=0.235)。(6)在2岁以内的神经行为评估中,未发现暂时性低血糖造成发育落后。结论发生低血糖的晚期早产儿,若血糖短时间内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其aEEG无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弯刀综合征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4例弯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8.23±28.55)个月,范围在23 d至9岁。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0例,中位心8例,右肺发育不良7例,有侧支循环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0例。用SPSS 16.0软件的寿命表(Life Table)做出本组患儿术后生存曲线,评估其近、中期生存状况。结果 9例异常肺静脉(scimitar vein,SV)从下腔静脉切下,端-侧吻合于左心房;SV分成2支2例,1例采用2支SV连同部分下腔静脉壁切下,另1例2支SV从下腔静脉从根部切下侧-侧吻合形成单根SV,均吻合于左心房;SV离左心房距离过大3例,2例将SV吻合在右心房右侧壁,再重建心房间隔,1例SV与自体心包卷管道连接再吻合于左心房。其他心血管畸形同期手术矫治。8例有侧支循环,3例心导管检查时被封堵,5例手术时切断缝合。本组14例手术死亡2例(14.29%),另有1例于术后1年2个月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3%和73%。术后出院时有1例移植的SV开口狭窄,血流速度为1.9 m/s;有3例随访期间发现移植SV狭窄,血流速度超过1.6 m/s。结论 弯刀综合征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中位心、右肺发育不良等。一般将SV与左心房吻合;SV离左心房距离大或多条SV时,可采用个性化办法将SV吻合于左心房。侧支循环心导管检查时可封堵,或术中切断缝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2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并予以常规降血压血糖、降颅内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测定血清SAA、GS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AA、GSP、RBP4、GFA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沉默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对乳腺癌细胞MCF-7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相应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情况。采用转染PARP-1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沉默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的蛋白水平。结果: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P0.05);并且在亲本细胞株MCF-7中加入顺铂刺激后,PA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沉默PARP-1可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的凋亡,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还可下调Bcl-2/Bax和p-ERK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cleaved caspase-3及Cyto-C的蛋白水平。而应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后,PARP-1沉默组的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结论:沉默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可恢复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细胞经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RK的磷酸化,进而阻断该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纠治过程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困难的处理方法和其适应证、手术方法、应用中的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9±2.0)岁;体重(12.2±6.0)kg。所有患者在纠治过程中RVOT重建困难,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2)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3)肺动脉切断后远心端与右心室切口间的后壁用左心耳或右心耳做后壁,人工补片做前壁,重建RVOT;(4)肺动脉与右心室切口间用自体心包做成的心包卷管道连接。结果无手术死亡,无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患者因尿少行腹膜透析治疗,心脏压塞和/或胸腔出血开胸止血4例。所有患者随访0.5~3.0年复查:应用肺动脉从根部切断与主动脉交叉后吻合于右心室切口和肺动脉从根部切断直接下拉吻合于右心室切口两种方法的7例患者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3例,2.5~3.0 m/s;残留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例;中至重度肺动脉反流6例,其中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残留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结论以上4种RVOT重建方法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RVOT重建中应用得当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前2种方法有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可能性;肺动脉瓣反流与术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编码基因对日本脑炎(JE) DNA疫苗脾脏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套式RT-PCR法获取BALB/c鼠ICAM-1编码基因,构建重组子pJME/ICAM-1和pICAM-1,脂质体法转染上述质粒于CHO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的CHO细胞中目的蛋白表达.实验分5组,包括:pJME/ICAM-1、pJME+ PICAM-1、pJME、JE灭活疫苗和pcDNA3.1(+)免疫组,以不同免疫原肌注免疫BALB/c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免疫原免疫鼠后脾脏DC表型、抗原吞噬功能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JME/ICAM-1和单质粒pICAM-1经鉴定构建正确.pJME/ICAM-1组CD11c+CD86+ DC和CD11c+ICAM-1+ DC比例分别为(6.92±1.40)%、(7.18±0.57)%,高于其它免疫组(均P<0.05);pJME/ICAM-1和pJME+ pICAM-1组DC表面CD80和MHC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ME/ICAM-1与pJME+ pICAM-1组内吞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37.11 ±47.60、416.67±29.12,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比较不同免疫原对细胞分裂的作用,以pJME/ICAM-1组最强,(73.69±7.32)% CD4+T细胞发生分裂,(45.40 ±2.57)%CD8 +T细胞发生分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编码基因能够促进JE DNA疫苗脾脏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能够提供独立或放大B7分子的协同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