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随传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MSCs复制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孕16、17和25周流产胎儿的股骨,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MSCs中CD13、CD34、CD44、CD45、CD73、CD90、CD105、CD133和HLA-DR的表达;连续传代30代,诱导培养MSCs老化;用BrdU掺入率检测第5(P5)、15(P15)和30代(P30)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Bmi-1和p16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从孕16、17和25周的流产胎儿股骨骨髓中均能分离、培养、扩增出MSCs,均表达CD13、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33和HLA-DR; 随着MSCs的不断传代,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变成扁平状,折光性下降。P5与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 与P5和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15和P30 MSCs(P<0.05),P1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30 MSCs(P<0.05)。P5与P15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0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5和P15 MSCs(P<0.05)。结论:胎儿股骨骨髓能培养出MSCs,其复制老化与Bmi-1的表达有关联,但其信号通路可能不通过p16INK4a-Rb介导。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单独或联合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目标值法(OPC)评价药品有效性.入选72例肝硬化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单独或联合缺乏患者,给予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每12 h使用1次,连续使用3d.第2次输注凝血因子结束后1.5h及第6次输注结束后1.5h,检测凝血因子;用药结束后90 d,检测凝血因子抗体.结果 治疗后较基线,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水平分别提高了61.4%,10.4%,16.1%,46.9% (P <0.0001),其反应率(异常凝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或与基线比提高30%患者比率)分别为100%,53.8%,76.1%,93.1%.其中,Ⅱ及Ⅹ反应率显著超过目标值75%(P<0.0001);Ⅸ超过了目标值(P=0.511);Ⅶ没有达到目标值(P=0.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平均缩短了1.4 s(P <0.0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提高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4.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直缘乌头中草乌甲素和滇乌碱两种C19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2%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1±0.1)-乙腈(65∶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结果:草乌甲素和滇乌碱分别在0.082~1.632 μg和0.070~1.39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草乌甲素和滇乌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9.49%;RSD分别为1.39%,1.2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直缘乌头中草乌甲素及滇乌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颗粒(PM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人PMP水平,比较不同面积、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PMP水平的差异,检测脑梗死治疗后不同时期PMP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PMP水平较高,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MP水平较其他脑梗死患者更高。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PMP水平差异显著。治疗后脑梗死患者PMP水平呈动态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检测血液PMP水平将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前和放疗中血流灌注特点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放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22例于放疗前、放疗中,29例于放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电影扫描方式,快速动态扫描,选定CT平扫所示肿瘤最大层面灌注。在CT灌注原始图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兴趣区,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放疗前平均血容量为13.6 ml/100 g, 血流量129.5 ml ·min-1 ·100 g-1,MTT 9.1 s, PS 10.0 ml ·min-1 ·100 g-1。22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灌注CT的血容量分别为11.2和7.6 ml/100 g(t=1.28, P>0.05), 血流量分别为108.7和97.8 ml ·min-1 ·100 g-1(t=0.40, P>0.05),MTT分别为7.2和8.9 s (t=-1.15, P>0.05),PS分别为6.8和7.8 ml ·min-1 ·100 g-1(t=-0.57, P>0.05),肿瘤面积分别为1920.3和1189.6 mm2(t=3.98, 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MTT分别为12.9和6.5 s(t=2.54, P<0.05)。肿瘤面积≤10 cm2与>10 cm2患者的MTT分别为11.2和5.8 s(t=2.59, P<0.05)。近期疗效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血容量分别为19.2和4.6 ml/100 g(t=3.62, P<0.05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与>10个月患者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实施手术,依据分型及具体损伤情况分别采用次全切除、完全切除,以及部分切除成形和(或)缝合术治疗.观察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得到平均1.5年的随访,术后2个月、6个月、1年时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患者的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盘状半月板因其组织学特征和解剖特点易发生损伤,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可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的正常组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补液、抑制胰腺外分泌、抑制胰酶分泌、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胰通腑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通腑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及其单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煎液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整肠生颗粒组、四君子汤组及各单味药组,连续10 d灌胃给予番泻叶水煎液塑造脾虚模型(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再连续7 d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收集造模前(第0天),造模结束(第11天)和治疗结束(第18天)的粪便样品,经硫酸酸化、乙醚萃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利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结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显著下降(P 0. 05,P 0. 01),表明脾虚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白术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均极显著升高(P 0. 01),四君子汤组、人参组和茯苓组部分指标极显著升高、部分指标显著升高(P 0. 05,P 0. 01);而炙甘草组仅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P 0. 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相似性系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恢复调节时,白术可能发挥主要作用,人参、茯苓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