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4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进行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测定,结果显示: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伴随诱发电位波幅的明显降低占57.6%,F波潜伏期轻度延长占32%,感觉传导速度轻度减慢占12%,感觉诱发电位波幅轻度降低占7%,失神经电位占71.4%。提示本组大多数病人与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可能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种亚型——急性运动轴索损害性多发性神经病。  相似文献   
92.
铁在细胞功能中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未与蛋白质结合的游离铁,特别是二价铁离子对机体是有害的,铁能催化自由基的生成,导致氧化应激.机体内有多种机制控制细胞内的铁稳态.  相似文献   
93.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抗体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G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 85例 GBS病人血清中神经节苷脂 (GM1 、 M1 a、 GD1 b、 GA1 )的 Ig G、 Ig M、 Ig A抗体。结果 :anti-GD1 b Ig G抗体阳性在 AMAN中为 2 5 (2 5 / 5 3 47.2 % )例 ,在 AIDP中为 2 (2 / 32 6 .3% )例 ,正常对照组 2 (2 / 5 0 4% )例 ,其它神经科疾病组 1(1/ 5 0 2 % )例。AMA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0 0 1,OR=2 1.4;AID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6 48。anti- GD1 b Ig G抗体阳性在 AMAN中为 2 7(2 7/ 5 3 5 0 .9% )例 ,在 AIDP中为 10 (10 / 32 31.3% )例 ,正常对照组4(4/ 5 0 8% )例 ,其它神经科疾病组 4(4/ 5 0 8% )例。AMAN与正常组相比 P=0 .0 0 1,OR=11.9;AID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 .0 0 6 ,OR=5 .2 ;AMAN及 AIDP间 P=0 .0 76。结论 :GM1 Ig G抗体与 AMAN及 AIDP均相关 ,但 GD1 a抗体只与 AMAN相关。其它神经节苷脂抗体与 AMAN、AIDP不相关  相似文献   
94.
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是Feasby等于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曾一致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GBS为AMAN或中国软瘫综合征(Chinese paralytic syndrome)。目前,许多学认为AMAN是GBS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测定3株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关宅肠弯曲菌的gale基因序列,并同GenBank中的空肠弯曲菌菌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了解致GBS的序列特征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3株AMAN型空肠弯曲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galE基因突变位点并对gaZE基因片段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 3株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galE基因均由987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galE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空肠弯曲菌菌株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个相同碱基突变并导致了4个对应的相同氨基酸突变.遗传距离计算,zhanxing株与qiaoyuntao株距离为1.5%,zhanxing株与lulei株距离为1.6%,qiaoyuntao株与lulei株距离为0.5%.结论 GBS相关空肠弯曲菌中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确存在相同变异且发生变异概率较非GBS相关空肠弯曲菌明显增大,遗传距离反映了此3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一种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从孕15天胚胎大鼠的脊髓腹侧组织中分离脊髓前角神经元,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细胞,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抗体和抗神经微丝抗体-SMI32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纯化培养体系中神经元占培养细胞的90%以上,其中70%左右为脊髓运动神经元(spina lmotor neurons,SMNS)。结论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分离培养的SMNS体外生长状态良好,纯度高,可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7.
<正> 中央核性肌病由Spiro等1966年首先报告,其中主要临床特点为儿童期出现肢体肌肉无力,呈缓慢进行,组织化学改变特点为具有中心核的Ⅰ型纤维占优势,由于其结构与肌管相似,故又称肌管肌病Myotubularmyopathy。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THA诱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生后7d和1d的SD乳鼠,7d龄乳鼠用于脊髓片培养,1d龄乳鼠用于脑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断头取脊髓腰膨大部分或脑组织,将脊髓腰膨大部分和包含运动皮层的脑组织切成薄片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模型组给予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HA进行干预,IGF-1组于培养液中同时加入THA和不同浓度的IGF-1。药物干预3w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运动神经元并计数。结果 THA能够选择性诱导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皮层运动神经元死亡,IGF-1能阻止THA诱导的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结论 IGF-1对THA诱导的慢性运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IGF-1可能有益于ALS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与前驱空肠弯曲菌(Cj)感染有密切关系。但是,Cj诱发GBS的病理机制仍不明确。作者试图探讨Cj菌体成份与GBS发病的关系。以一株自GBS患者分离得到的Cj之脂多糖(LPS)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GBS患者组(观察组)和健康成人组(对照组)的血清抗空肠弯曲菌脂多糖抗体。结果GBS组血清呈阳性反应者为20/37(54%)、对照组血清呈阳性反应的为1/36(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x2)。提示多数GBS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不同于健康人群的CjLPS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100.
急性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121份血清抗空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春岩  陈晶晶 《河北医药》1993,15(2):134-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