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3.0T时间飞跃法MR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0T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提示颅内动脉瘤患者前瞻性行3.0TTOFMRA及脑血管DSA检查。所有图像由3名医师分成2组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第1组由2名高年资神经影像组医师分别独立阅读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第2组由1名高年资神经影像组医师同时阅读MIP和原始数据图像(sourceimage)。以DSA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评价3.0T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结果DSA共检测20枚动脉瘤(19例),其中颈内动脉7例,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5例,大脑前、中动脉各1例。TOFMRA总体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94.8%、89.4%和91.4%。第2组的诊断有效性最高,两组间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2,P>0.05和χ2=0.172,P>0.05)。结论3.0TTOFMR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很好显示颅内动脉瘤。MIP结合Source图像可提高3.0TTOFM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误诊为单纯病毒性脑炎(HSE)的3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原因.方法 分析3例误诊为HSE的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头痛、抽搐发作、视力下降等,其中发热、头痛是3例患者的共同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叶受累,表现为典型的层状坏死,可见脑萎缩,未发现海马、颞叶内侧面、岛叶、额叶眶面的异常信号.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RRF)、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 MELAS综合征和HSE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与HSE有明显的不同,而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发热和临床发作的诱因.  相似文献   
93.
髂骨原发囊样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4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增强16例)。结果:46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17例(恶性巨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软骨肉瘤、淋巴瘤各4例,骨肉瘤7例),肿瘤样病变17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邻关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0例)。发病部位为髂翼39例,髋臼7例。病变主要表现为髂骨囊样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30例,硬化环形成24例,病变内见钙化灶14例,软组织肿块20例。结论:常见的髂骨囊样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特征性的CT表现,必要时综合X线、MRI表现,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4.
95.
为了解山东省兖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小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抗体阴性者不同方法加强免疫的效果,探索疫苗加强接种的时间和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2005年6月-2008年8月到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疫苗者进行咨询、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3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0.9岁(标准差16.7岁);肿瘤单发28例,多发6例;平均直径2.5 cm(标准差1.3 cm)。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诊断及MRI诊断资料,观察肿瘤的数目、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囊性变、出血及强化方式。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单发者被误诊为脊膜瘤者10例,室管膜瘤9例,血管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骶管囊肿1例;多发者被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5例,1例被误诊为室管膜瘤。不典型神经鞘瘤位于髓内者3例,髓外硬膜下者14例,椎管内者14例,硬膜外者1例,椎管内及皮下者1例,髓外硬膜下及椎管内者1例;单发者有28例,多发者有6例;MRI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T1WI)、快速自选回波T2加权成像(T2WI)信号多样,以T1低信号、T2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以不均匀明...  相似文献   
97.
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鞍旁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旨在提高颅内鞍旁病变的CT和MR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以775注射液和碘油混合成混悬乳剂进行犬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并以单纯碘油混悬乳剂作为对照。两组犬各6只分别于术后1周、3周、10周经肝动脉造影复查,肝功能动态观察和病理检查。目的是评价775—碘油混悬乳剂用于肝脏的可行性。实验表明:775—碘油混悬乳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栓塞剂。其栓塞机制主要是损害血管内膜,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血栓形成。775液—碘油混悬乳剂不仅具有碘油的栓塞和载体特性,其栓塞效果优于单纯碘油混悬乳剂。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例烟雾病患者,均采用双序列扫描,减影后传送至AW4.4工作站,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CT平扫显示脑梗死6例,脑出血1例,脑出血伴脑梗死2例,2例无明显异常。CTA均能够清楚显示ICA末端、脑底动脉环等血管狭窄、闭塞与脑底异常血管网情况。11例中清晰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者10例,1例表现为ICA末端、MCA起始部闭塞伴大脑后动脉(PCA)粗大并与ACA、MCA远端形成粗大的侧支循环,而脑底异常血管网较少。结论 CTA能成为筛选烟雾病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在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 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组46例,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95%CI:1.014~11.374,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95%CI:2.216~13.692,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