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研究使用瓦里安Halcyon直线加速器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方法随机选择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对其进行CT模拟定位、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并设计3~4个全弧的容积调强计划,对剂量分布、调强验证、摆位误差、穿射剂量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计划均满足临床治疗标准。靶区适形度、剂量跌落及均匀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92、3.911、1.064;独立核查3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9.386%;Portal Dosimetry面剂量2%/2 mm 3Dγ通过率平均值为97.120%;Arccheck面剂量2%/2 mm、3%/3 mm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5.560%、99.180%;点剂量平均偏差-0.117%;合成野穿射剂量一致性平均值97.308%。结论Halcyon 1.0新型“环形”机架加速器在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能获得较优的剂量分布和较快的执行效率,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分次间剂量检测能有效发现治疗过程中体重及内部器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利用三维水箱验证Halcyon v2.0加速器的“典型射线数据”(Representative Beam Data,RBD)并分析差异,验证Halcyon v2.0加速器RBD精度。方法测量均基于Blue Phantom2三维水箱和Accept(v7.2)三维水箱软件。使用CC13电离室测量百分深度曲线,使用PFD,SFD测量射野离轴比曲线,使用CC13和SFD分别测量大、小射野输出因子并通过“菊链链接”进行连接。并利用Python以及Matlab自设计程序对比RBD和我中心实际测量数据(MeasData)以及MeasData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数据(CalcData)之间的偏差。结果对于百分深度剂量RBD和MeasData之间以及MeasData和CalcData,在1 mm/1%,2 mm/2%,3 mm/3%标准下的通过率均超过99%。对于射野离轴比,RBD和MeasData之间在1 mm/1%标准下的平均通过率为93.54%±5.42%,2 mm/2%标准下的平均通过率为99.43%±1.16%,3 mm/3%标准下为100%,MeasData和CalcData之间在1 mm/1%标准下的平均通过率为99.07%±1.35%,2 mm/2%和3 mm/3%标准下为100%。对于射野输出因子,射野大小小于2 cm×2 cm的射野输出因子数据偏差在1%~3%之间,射野大小大于等于2 cm×2 cm的射野数出因子偏差均小于1%。结论利用三维水箱和合适的探测器可以对RBD进行完整的验证,本研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符合临床要求,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可对其他加速器的数据验证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摘 要:[目的] 对比观察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纳入53例中晚期HCC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7)XELOX方案治疗,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d1~d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点滴,d1,21d为1个周期。B组(n=26)FOLFOX4方案治疗,奥沙利铂 85mg/m2,静脉点滴,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后予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后续600mg/m2持续静滴2h,d1、d2,每2周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客观缓解率为14.8%,疾病控制率为59.2%,1年生存率为44.1%;B组客观缓解率为15.4%,疾病控制率为53.9%,1年生存率为37.7%;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B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神经毒性,XELOX组不良反应评分较FOLFOX4组低(P<0.05)。[结论] XELOX方案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和标准方案FOLFOX4相当,总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依从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系统MatriXX用于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验证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井式电离室测量有效测量点60 s的照射量, 结合电离室本身的刻度因子及环境修正因子计算出放射源192Ir的活度。使用该放射源通过Valencia皮肤施源器、等效固体水模, 完成对EBT3免洗胶片的刻度, 获取剂量灰度曲线, 找到经过Valencia皮肤施源器均整后的192Ir辐射野中轴的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曲线后, 即可对MatriXX进行刻度, 得到剂量刻度因子Kuser。采用Freiburg Flap施源器和插植针及固体水建立模体, 获取CT图像, 在计划系统内完成管道重建以及剂量分布计算, 传输至后装治疗机执行计划, 通过MatriXX获取特定冠状层面内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所得剂量分布进行比较, 利用软件分析测量与计划剂量分布结果。  结果  经Valencia皮肤施源器均整后的192Ir辐射场的剂量分布类似加速器的射野, 横向及纵向对称性分别为0.17%和0.16%, PDD参考剂量点位于施源器表面下3 mm处, 施源器表面下11.6 mm处的PDD为46.5%。经该辐射场刻度的MatriXX测量的剂量分布与治疗计划系统模体中计算平面相比较, γ分析(3 mm/3%)结果显示, γ ≤ 1的剂量点所占比例为97.67%, 绝对点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内剂量偏差保持在±5%以内。  结论  MatriXX作为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验证工具具有重复性好、避免使用胶片验证的成本损耗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快速、便捷的近距离治疗剂量学质量保证工具。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采用临床上常见的探测器对小野的相对剂量曲线进行测量并和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并对误差较大的探测器进行修正。方法 采用探测器CC13、PFD、SFD联合蓝水箱的使用,对美国瓦立安公司的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6 MV X射线下的2 cm×2 cm,3 cm×3 cm,4 cm×4 cm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和平坦度对称性曲线进行数据采集,测量结果与当前的金标准即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适合小野相对剂量数据测量的方法,并给出误差较大的探测器的修正因子,为临床上提供参考数据。结果 SFD探测器与蒙卡模拟计算的结果最接近。CC13、PFD测量误差较大。CC13、PFD的测量结果中半影区内的修正因子最大可达到1.499,小的可以达到0.664。结论 SFD较CC13、PFD更适合小野相对数据的测量,CC13、PFD可以通过相应的修正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所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18例(28眼)小于30岁的1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 ~ 72(平均43.0)个月,23眼(82.1%)术后视力维持或改善,5眼(17.9%)视力下降,其中无光感2眼(7.1%);1次手术复位视网膜脱离12眼(92.3%);术中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眼;术后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9眼,前房积血5眼,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眼,虹膜红变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很好地恢复年轻1型DM所致PDR患者的视网膜解剖结构及功能,术后新生血管相关性并发症重,需行充足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前抗VEGF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早期梗死灶边缘区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干扰素-β(IFN-β)的m RNA表达,阐明针刺对脑梗死的TLR9通路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缺血90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予针刺干预,于再灌注6h、5d后将大鼠取材,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TLR9、TNF-α、IRF7、IFN-β的m RNA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能明显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P0.05)。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针刺法治疗脑梗死通过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活动障碍。本研究尚不能表明该针刺法能抑制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8.
<正>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尤其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普及,颌面部交通事故伤员逐渐增多,颌面部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复杂的多发性颌面部骨折时有出现,治疗较复杂,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常不十分理想。现结合我们临床治疗的6例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0~42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对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四川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14+12分级分型方案对四川省历年分离的132株鼠疫菌进行PCR扩增并计算重复拷贝数,通过Bio Numerics对各位点重复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可被分为5个群9个...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四川省2015 — 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为当地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MLVA-16方法对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进行分型实验,通过在线数据库对比MLVA-8型别,利用Bio Numerics对MLVA-16位点重复数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被分为29个MLVA-16基因型,遗传相似度在74.6%~100.0%,具有42、43、83共3个MLVA-8型,三者均起源于东地中海群,42型为主要MLVA-8基因型。 MLVA-8方法分辨率为0.356,MLVA-16分辨力为0.991,其中Bruce04、Bruce16及Bruce30位点分辨力较高,可采用MLVA-16方法作为本地暴发调查和散发疫情监测手段。  结论  四川省主要流行株为42型(MLVA-8型别)羊种布鲁氏菌,与全国流行株一致,提示该省布病疫情与北方疫情存在关联。 本研究首次将四川省布鲁氏菌进行MLVA分型,利用其构建的数据库将对四川省未来的布病监测及分子溯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