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本文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论述,现代中医临床研究及现代医学认识,结合作者临床体会并通过164例临床症状分析,论述了消渴病与脾气虚弱的关系。作者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气虚弱密切相关,在消渴病辨证中始终不同程度存在着脾气虚弱,因而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应十分重视健脾益气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β-细胞功能状态、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证特点: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68例为观察组,45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2h胰岛素(2bINS),并计算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两组中医症证,分析一级亲属组症证特点:结果观察组FBG、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hPG和2hIN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级亲属组舌质紫暗、神疲乏力、脉弦细和腰膝酸软症状多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占51.47%,阴虚证占30.88%,瘀血为主要兼证占61.7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症证特点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并计凋亡细胞率及活细胞率。结果:丹参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率升高及活细胞细胞率降低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当丹参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一定域值后,细胞凋亡率及活细胞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且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李惠林教授认为各种内外“邪气”为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邪正交争是核心病机;糖尿病早、中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邪气”既是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邪正的盛衰决定疾病的转归。因此,李惠林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祛邪”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则,根据“邪”的部位、性质,针对性地提出了“汗、消、下”此“祛邪新三法”对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临证时因势利导,攻补兼施,灵活运用,并结合“肥为百病之长”观点强调减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提倡生活方式干预与口服药物结合治疗糖尿病。李惠林教授基于“祛邪”理论论治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为本病的中医药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5.
随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李惠林教授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可属中医“消渴、消瘅”等范畴,指出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路,痰、湿、瘀等邪气伏匿三焦,影响三焦功能,致水液代谢障碍,诸身气机不利,亦使伏邪更甚,病邪郁久化热伤阴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故李教授守正创新,主张治疗上应从三焦伏邪的角度出发,以通调三焦,重在祛邪为主要原则,立论“汗、消、下”祛邪三法,随证治之。李教授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如“抵当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化裁,消、下并用,疗效颇佳。文章总结了李惠林教授从三焦伏邪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UA)、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门冬氨酸鸟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Scr、TG、TC均较治疗前降低,eGFR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BMI、S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cr、eGFR、TG、TC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TNF-α、sICAM-1、Caspase-1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降低尿酸、血脂,减轻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非布司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西医治疗对热盛伤津证糖尿病酮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热盛伤津证糖尿病酮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白虎加人参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白虎加人参汤。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血β-羟丁酸(β-HBA)、尿酮体,糖代谢指标如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 0. 05),血糖达标时间、β-HBA转阴时间和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缩短(P 0. 01),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减少(P 0. 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FPG、2 h PG、FCP、血β-羟丁酸和尿酮体均明显下降(P 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血糖指标、血β-羟丁酸和尿酮体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 0. 05)。结论:联合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热盛伤津证糖尿病酮症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血糖达标和酮体转阴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笔者在临证中应用中药荷芪散加文迪雅治疗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根据1999年ADA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75岁;19kg/m2相似文献   
119.
系统生物学作为一种整合医学?可以从整体出发?阐明生物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状态?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等? 骨质疏松症具有骨折风险高、骨强度降低、骨微结构恶化等特点?其导致的脆性骨折是 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统生物学整体分析的特性与骨质疏松症全身性代谢疾病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共通 之处? 近些年?系统生物学所包含的各组学技术已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工作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本文就近几年系统 生物学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相关综述?旨在为系统生物学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研究过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 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活血降糖饮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活血降糖饮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活血降糖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及血压有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血甘油三酯治疗后亦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活血降糖饮有降低血糖、血脂、血压及改善血液黏聚状态的作用,从而改善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