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目的研究香附和肉桂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药材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的收率综合评价,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优的提取条件为,药材浸泡12 h,加10倍量水,蒸馏8 h;最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包合温度为室温,包合时间为3 h。结论选出的提取和包合条件达到了挥发油收得率最高和包合收率较高,并且包合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DNCE方案作为二线解救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学或组织学证实的、且一线CHOP方案治疗后进展的侵袭性恶性NHL患者69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DNCE方案组与DICE方案组.其中DICE组37例,采用地塞米松(DXM)20 mg,静脉滴注,d1~d4;异环磷酰胺(IFO)1 S/m2,静脉滴注,d1~d4;Mesna解救400 mg,静脉滴注q8h,d1~d4;顺铂(DDP)25 mg/m2,静脉滴注,d1~d4;依托泊苷(Vp-16)100 ms/m2,静脉滴注,d1~d4.21~28d为1个周期.DNCE组32例,采用DXM、DDP、Vp-16的剂量与DICE方案相同;NVB 25 ms/m2,静脉滴注,d1和d5.21~28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DNCE组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为56.3%(18/32);DICE组中,CR 4例,PR 13例,有效率为45.9%(17/37).DNCE组的疗效优于DICE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E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8.3%和42.9%,DNCE组分别为87.5%、63.2%和38.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表现为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等.DNCE组的骨髓毒性轻于DI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CE方案治疗侵袭性NHL的疗效肯定,骨髓毒性较DICE方案为轻,是侵袭性NHL患者安全有效的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通过组织块贴壁法,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诱导细胞生长,0.25%的胰酶消化细胞传代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在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中间丝蛋白的免疫化学鉴定,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成纤维细胞能够迅速从组织块长出并增殖,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结蛋白及第Ⅷ因子染色为阴性,细胞在第(2~4)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为在细胞水平研究血管再狭窄机制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靶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A)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海马、皮质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探讨L-NA对大鼠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缺血后给予L-NA治疗。相应时间断头取脑,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脑梗死体积L-NA组较缺血组明显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纹状体、海马、皮质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ABA含量显著增加,给予L-NA治疗后,缺血后12 h治疗组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甘氨酸、GABA含量明显升高。结论:L-NA降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及升高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是保护脑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凡士林纱、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3种填塞材料对鼻中隔矫正术后渗血的止血效果和鼻腔黏膜损伤的情况。方法对鼻中隔矫正术后病人分3组进行3种不同填塞材料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填塞后病人的疼痛程度、对鼻腔黏膜的损伤、出血量的多少。结果在填塞后24h内鼻腔出血量比较,凡士林纱组较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组为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填塞后鼻腔的疼痛,凡士林纱组较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组为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鼻黏膜的损伤程度和取出填塞物后出血量,瑞纳凝胶气囊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填塞材料,瑞纳凝胶气囊和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对鼻腔黏膜损伤较小,病人疼痛轻,拔除时出血少,是鼻中隔术后填塞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6.
关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结果:回顾文献并结合作者实验室最近研究工作,提出了对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加强中药药理指导下化学研究;建立中药复方化学分析和代谢物组学研究方法;建立药效物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有效成分研究等.结论:多学科协作、新方法的涌现会对复方研究带来发展.  相似文献   
27.
路路通酸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路路通中路路通酸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方法:分别观察了路路通酸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内毒素血症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及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路路通酸10,20mg/kg能明显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10mg/kg能明显对抗醋酸(H )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并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路路通酸显示出一定的抗炎镇痛功效.  相似文献   
28.
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PKA,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受体Ⅲ型(EP3)受体激动剂硫前列酮(Sul)致热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ul 1 mg.kg-1脑室注射(icv)致大鼠发热,观察H-89(特异性PKA抑制剂)1 mg.kg-1(icv),calphostin C(特异性PKC抑制剂)1 mg.kg-1(icv)和桂枝汤10 g.kg-1(ig)对模型大鼠发热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EP3受体激动剂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变化。结果:Sul脑室注射后,呈现单峰的发热曲线,峰值时在注射后0.5 h左右,并伴有下丘脑组织中PKA活性显著增高和PKC活性的降低倾向。PKA,PKC抑制剂及桂枝汤均可使模型大鼠的发热曲线下移;口饲桂枝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动物下丘脑PKA的活性,大剂量桂枝汤还能显著降低PKC的活性。结论:下丘脑组织中的PKA,PKC参与了EP3致大鼠发热的病理过程,桂枝汤可抑制EP3激动诱致的PKA活性增高,这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梯度浓度的干扰素 (IFN α)及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EB病毒感染的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株和EB病毒阴性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直接作用。方法 :以MTT法测定梯度浓度的IFN α/As2 O3 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作用的影响 ,以膜联蛋白V(Annexin V)法、DNA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术 ,电镜观察测定IFN α对Raji、Daudi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低浓度IFN α对Raji、Daudi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 ,高浓度IFN α(10 0 0 0U/mL)可显著抑制 2种细胞增殖 ,且有时间相关性。IFN α作用细胞 2 4~ 4 8h ,G0 /G1期细胞显著增多 ,S期细胞减少 ,72~ 96h细胞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IFN α和As2 O3 有显著协同作用 ,EB病毒感染的Raji细胞对IFN α/As2 O3 的敏感性强于Daudi细胞。结论 :IFN α/As2 O3 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 ,使细胞阻滞在G0 /G1期 ,进一步诱导凋亡坏死 ,IFN α/As2 O3 作用有显著时间 ,剂量依赖性 ,对EB病毒感染的Raji细胞作用强于Daudi细胞。  相似文献   
30.
生姜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建新  李兰芳 《河北医药》1993,15(6):374-376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是用途广泛的中药。近代对生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其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