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刊本期介绍的枸橼酸铋钾(Bismnth Potass-ium Citrate),国外商品名德诺(De—NO1)最近面市。本品系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国内首创抗消化性溃疡新药。它的特点是:新颖、作用方式独特;高效、低复发率、无毒副作用;优于甲氰咪胍。制剂及规格:冲剂,每袋含本品10mg。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科益制药厂与武汉市武警制药厂联合生产,湖北省医药公司新药  相似文献   
12.
曹帅  夏晶  钟吉强 《中成药》2014,(3):536-540
目的改进RP-HPLC法测定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的游离胆红素以保证牛黄类药材及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与用药安全。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样品,HPLC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的量。对于安宫牛黄丸,分别考察碳酸钙、硅藻土等不同分散介质对游离胆红素测定的影响。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C18色谱柱(5μm,0.46 cm×15cm),以乙腈-1%冰醋酸(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胆红素在0.305 530.5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30.5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105%之间。对于安宫牛黄丸,采用碳酸钙作为分散介质的测定结果优于硅藻土等介质。结论采用碳酸钙替代硅藻土作为牛黄类药材及其大蜜丸样品中游离胆红素分析的分散介质,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反复灌胃给予雄黄后,大鼠肝脏毒性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安全、有效地使用雄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雄黄0.01,0.04,0.17 g·kg-1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高纯水,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2个月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连续灌服雄黄≥0.04 g·kg-1 3个月后,≥40%的肝细胞轻度浊肿、变性,炎细胞浸润,10%~20%动物出现片状肝细胞浊肿、嗜酸性变及灶状坏死等病变.停药1个月后,0.17g·kg-1剂量组有50%的肝细胞可见轻度浊肿,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给药2,3个月后,试验各组的活化部分凝因激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连续给药3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凝血酶原时间(PT)也明显缩短.各组动物的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大鼠连续灌服雄黄≥0.04 g·kg-1 3个月后,肝脏出现轻度的早期毒性病变;停药后,病变逐渐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基于胆酸类成分的牛胆粉质量控制方法,对市售牛胆粉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可能存在的摻伪情况。方法建立同时测定牛、羊、猪、鸡、鸭等动物胆粉中胆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对自制样品与企业收集样品分别进行研究,以自制样品为主要依据,考察牛胆粉与猪、羊等动物胆粉的差异及含量规律,评价企业收集样品的质量及可能存在的掺伪情况。结果建立了HPLC-ELSD法同时测定牛、羊、猪、鸡、鸭等动物胆粉中12种胆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23批自制动物胆粉的测定结果,明确了牛胆粉与其他动物胆粉中胆酸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分析23批企业收集牛胆粉样品的测定结果,发现了牛胆粉中可能掺杂羊胆粉、胆酸下脚料两种主要掺伪情况。23批企业收集样品中仅8批符合规定,合格率仅34.8%,品种质量亟须加强提升和监管。结论研究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牛胆粉的质量,识别牛胆粉中可能存在的掺伪情况,为提高牛胆粉的质量标准及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朱砂口服后汞在孕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途径。方法:结合生殖毒性Ⅱ段试验,雌性SD大鼠交配后随机分成朱砂悬液高(1 000 mg/kg)、中(3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0.5%CMC-Na)4组,妊娠第6天至第15天每天1次,连续灌胃10 d,于妊娠第20天处死。取孕大鼠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子宫)和全血、胎盘、胎仔、尿液,每组10只,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取不同时间的粪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汞含量,分析汞在各脏器的分布情况以及排泄途径。结果:在测定的各脏器中,心、肝、肾和子宫组织内汞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脑、肺、胎盘和胎仔组织内各剂量组的汞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第2天粪便中就出现大量汞,日排泄量折合成HgS约占摄入量的38.2%~50.4%;而给药第10天日排泄量上升到72.2%~86.6%;停药第4天粪便中HgS排泄量急剧下降。尿液中排泄的汞极其微量,并有剂量依赖性,停药第4天排泄量仍在较高水平。结论:①汞在不同脏器内蓄积与给药剂量有关,其中以肾、肺、子宫、肝内汞含量较高;②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在阻止汞进入脑内和胎儿内上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但应谨慎评价;③口服朱砂主要经肠道排泄,而组织内蓄积汞的排泄可能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6.
曹帅  夏晶  杨新华  王欣美  王柯  季申 《中成药》2012,34(6):1136-1139
目的采用X射线衍射法评价雄黄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比较雄黄药材及饮片X衍射图谱的异同,为矿物药雄黄的鉴定、炮制和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X射线衍射法对8批雄黄药材和6批雄黄饮片进行测试分析,使用Ori-gin7.5软件以及参照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雄黄的标准卡片对比分析,比较图谱间的相似度及异同点。结果雄黄药材和雄黄饮片均为α雄黄(AsS)和β雄黄(As4S4)的混合体,均未检出砒霜(As2O3),但基本能检出伴生矿雌黄(As2S3)和二氧化硅。雄黄药材中特征峰较多,饮片的特征峰较相应药材少。结论 X射线衍射法可证明炮制过程可以明显减少雄黄药材中的杂质,使雄黄饮片的质量趋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和建立对牛黄类药材中总胆红素含量测定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中胆红素含量进行测定,HPLC法条件为Boston Green ODS-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溶液(9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0℃;并与UV-VIS法比较其优劣。结果:牛黄类药材中总胆红素含量结果显示,UV-VIS法较HPLC法高,牛黄比体外培育牛黄的差异大;超声温度对不同类型牛黄中胆红素的提取效率影响不同。结论:HPLC法比UV-VIS法更具适用性与专属性,可准确得到牛黄类药材中胆红素含量,且操作简便、快速,应用性较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淫羊藿的主要成分之一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有抑制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淫羊藿苷对大鼠上颌第1磨牙近中根已形成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左侧上颌正畸致牙根吸收模型,分别在左侧第1磨牙的颊侧骨膜上局部分别注射200 mg/kg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组)或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所有大鼠的右侧上颌为阴性对照组,即不放置矫治器也不注射药物。测量安放矫治器前后双侧第1磨牙近中面到对侧上颌切牙远中面的距离,用扫描电镜观察拔除后双侧上颌第1磨牙的近中根的近中面。结果与结论:淫羊藿苷组大鼠上颌磨牙向近中移动量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P <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淫羊藿苷组为散在小的吸收陷窝,阳性对照组牙根表面出现大量较大的吸收陷窝,并相互连成片状,与阴性对照组的光滑牙根面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淫羊藿苷可以抑制正畸致牙根吸收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矫治力作用下磨牙的移动量。  相似文献   
19.
矿物药作为中药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赤石脂是常用矿物药之一,其应用历史悠久,是许多经典名方中不可缺少的药味,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出血、顽固性腹泻、急性心肌梗死等症。目前赤石脂及其炮制品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国内各级药材标准收载的赤石脂存在炮制等各项指标描述不同、鉴别单一、缺乏指标成分整体表征和含量限定等问题,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对赤石脂的古今炮制工艺和质量分析技术等研究的梳理,基于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方向,以期为赤石脂系统性、针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抗衰老基因(Klotho基因)移植对慢性缺氧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缺氧28 d大鼠心脏重构模型,分为模型组、BMSCs组和Klotho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不给予缺氧处理。分离、培养、鉴定大鼠BMSCs;重组慢病毒介导Klotho基因。模型建立结束后分别通过尾静脉移植BMSCs及Klotho基因至慢性缺氧大鼠体内,4周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心肌中Ⅰ型前胶原羟基端肽(P I CP)和Ⅲ型前胶原羟基端肽(PⅢCP)的浓度,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移植BMSCs和Klotho基因4周后,BMSCs组和Klotho组血清和心肌中的PⅠCP及PⅢCP浓度、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Klotho组比较,BMSCs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BMSCs和Klotho基因移植均能有效逆转心脏重构,BMSCs在抗心肌细胞凋亡方面优于Klotho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