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叶下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叶下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方法Ⅰ采用给家兔灌服叶下珠7天后,取其血清加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即血清药理学方法;方法Ⅱ采用直接加叶下珠提取液至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对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进行生长曲线、克隆形成,AFP和ALB的合成和分泌、γ-GT活性的测定及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叶下珠及其血清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减少AFP的合成和分泌,抑制γ-GT活性,促进ALB的合成和分泌,并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促使细胞形态向正常方向分化。结论:叶下珠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株向正常方向分化,具有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中药博癌丸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及对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53的表达。结果:(1)10%、15%的博癌丸药物血清作用48h后,HepG-2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5%博癌丸药物血清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5%、10%、15%博癌丸药物血清均能上调HepG-2凋亡调控基因Bax、P53的表达,P<0.05~0.01,并与剂量有关;15%博癌丸药物血清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博癌丸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补肾(左归丸)对小鼠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影响,揭示"肾生骨髓,髓生肝"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交叉性别骨髓移植模型,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补肾组(左归丸)、补气血组(八珍汤)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接受9.0Gy60Co源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注射输入同种系雄性小鼠骨髓细胞,骨髓移植后分别给予7g/(kg?d)左归丸、八珍汤、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4、6mo处死动物,取肝组织标本.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切片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与白蛋白mRNA双阳性细胞(雄性骨髓来源的肝细胞),计算各组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结果:补肾组、补气血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均随着骨髓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移植后6mo时间点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18.25±3.36)与2、4mo时间点(4.00±1.73,4.80±1.30)相比显著升高(P<0.01).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小鼠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有显著差异,骨髓移植后2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4.00±1.73)高于补气血组(1.20±0.45)和对照组(1.00±0.61)(P<0.01),移植后4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4.80±1.30)高于补气血组(1.40±0.55)(P<0.01),移植后6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18.25±3.36)高于补气血组(7.20±1.33)和对照组(9.25±1.31)(P<0.01).结论:补肾(左归丸)能够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补肾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全身机能和改善肝脏微环境,有利于骨髓细胞移行至肝脏并转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64.
目前国内外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利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Muto et al报告,1993年从日本各大中心收集的数百例暴发性病毒性肝炎(相当于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用激素疗法者占52.7%~61.2%[1,2].我们应用激素短程疗法治疗病毒性重型肝炎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我们于1998-03/1999-06,对13例激素治疗的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水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探讨中分子物质对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大黄素、川芎嗪对抗中分子物质面是保护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妊娠30余周合法流产的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菌为模型,以中分子物质为损伤因素,用大黄素、川芎嗪保护此细胞。结果大黄素对中分子物质损伤体外培养的胚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有保护作用,而嗪无此作用,结论,大黄素保护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机制可能与破坏中分子物质活性有关,可推大黄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机制与大黄素密切相关,而川芎嗪防治尿毒症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实现,与中分子物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及其拆方的粗提取物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左归丸的有效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R透明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水煮醇沉方法提取制备左归丸及其拆方粗提取物加入共培养体系.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7、14、21、28、35d时分别取透过性支持物中的骨髓干细胞爬片用PAS法检测糖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AFP、CK18、Alb).结果 左归丸及其拆方粗提取物浓度高于1.56 mg/ml时,影响骨髓干细胞的存活,而浓度等于1.56 mg/ml时,共培养条件下骨髓干细胞的糖原、AFP、Alb、CK18的表达量,平行对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对培养条件比较苛刻,一般的中药租提制剂不适于骨髓干细胞-肝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实验.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芍药苷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500mg·kg-1·d-1药量的芍药苷给兔灌胃,分离药物血清后,加到培养的Bel-7402细胞中,MTT比色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设立无药血清及阿霉素药物血清进行对照。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芍药苷血清及阿霉素血清均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浓度为20%的芍药苷血清的抑制率最高,与阿霉素血清的作用相当。结论:芍药苷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基因表达谱技术在肝硬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的应用。方法:应用含8192个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标记cDNA,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各15例基因表达谱。通过GenePix4000B扫描芯片仪和ImaGene3.0软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在8192个基因中,2组中筛选出有差异的基因60个,占0.73%,其中主要是炎症、凋亡基因、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细胞生长调节基因,占71.6%。结论:基因表达谱技术可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诊断研究提供大量有益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左归丸提取液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2.2.15细胞株作为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模型,通过细胞毒性实验以确定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最高药物浓度,将此浓度药物直接加到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取第4天、第8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HBsAg、HBeAg含量。结果:浓度为25、12.5、6.25、3.125mg/ml的左归丸提取液对HBsAg、HBeAg有明显抑制作用;各浓度间存在量效关系;对HBeAg的作用优于对HBsAg的作用。结论:左归丸提取液对2.2.15细胞HBV标志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叶下珠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叶下珠预防肝癌机制即对人肝癌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对经叶下珠药物血清处理后的人肝癌细胞株进行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甲胎球蛋白 (AFP)白蛋白 (ALB)的合成和分泌、 -谷氨酰转肽酶( -GT)活力的测定及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结果 :叶下珠药物血清对该系细胞能抑制其生长 ,抑制克隆形成(P <0 0 5 ) ,减少AFP和 -GT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ALB的合成和分泌 (P <0 0 5 ) ,且呈现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诱导细胞形态向正常方向分化。结论 :叶下珠药物血清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 2向正常方向分化 ,具有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