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味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属于大戟科油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中国、菲律宾、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秦岭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它作为一类药用植物,早在2000年前,印度就用其治疗疾病。祖国医学也有记载,称之为珍珠草,叶后珠、叶草入药。药性甘、苦、凉,入肝、肺经,有清肝明目、泻火消肿、收敛利水和解毒消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等多种疾病,外敷可治青竹蛇咬伤。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为叶下珠同属植物,我国尚未发现苦味叶下珠的天然分布。自1982年 Thyaharajan等首次报道该药对乙肝病毒体外实验作用以来,已  相似文献   
2.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5例)口服叶下珠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54例)口服灭溴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部分患者随访1年)HBV-M,HBV DNA,肝功能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9.0%,65.4%,对照组为14.0%,17.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18.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2.0%,73.5%,72.0%,对照组分别为4.0%,24.0%,23.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4.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蚤莲合剂对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对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的抗促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含100ppm的二乙基亚硝胺(DEN)饮水造模,采用蚤莲合剂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血清和肝组织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蚤莲合剂对大鼠肝组织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大鼠肝癌形成率相对减少,血清ALT、ALb、ALP、TNF水平及肝匀浆γ-G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免疫组化AFP阳性细胞数也较模型组为少(P<0.05)。结论:蚤莲合剂有明显抑制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抑癌作用可能与其护肝、抗炎和控制变异细胞过度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搏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搏癌丸对人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血清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h后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经10%搏癌丸药物血清培养48h后,其端粒酶活性被显著抑制(抑制率为66.6%),与无药血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搏癌丸能显著抑制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公布,我国1~59岁人群乙  相似文献   
6.
“乙肝六号”抗肝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乙肝6号”分别作用体外培养正常肝细胞、PLC/PRF/S 人肝癌细胞及 HBV 颗粒。结果表明,“乙肝六号”促进正常肝细胞 DNA 和 RNA 合成,降低培养上清液中 AST、ALT 含量,改变 Dane 颗粒和管型结构,抑制 DNA—P 活性和 PLC/PRF/S 细胞的 HBsAg 表达.因此推测该药具有促进肝细胞修复并增强其功能、保护肝细胞膜和抑制病毒复制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晚发性佝偻病受到儿科学界重视 ,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故单纯补钙治疗难以奏效。本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发性佝偻病 6 4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及晚发性佝偻病调查中发现的 10 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6 4例 ,其中男 31例 ,女 33例 ,年龄 5~ 10岁 2 8例 ,11~ 13岁 36例 ,初期 5 4例 ,激期 10例 ;对照组 4 4例 ,男 2 0例 ,女 2 4例 ,年龄 5~ 10岁 19例 ,11~ 13岁 2 5例 ,初期 39例 ,激期 5例。1·2 诊断…  相似文献   
8.
肝病血瘀证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血瘀证组的碎屑坏死,桥形坏死,界板破坏,嗜酸性变等组织学改变明显高于非瘀血证组(P<0.01)。且肝功能的损害与血瘀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六五”、“七五”到“八五”,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的防治经过连续的攻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开展的自选课题也有不少进展。但是,我们在分析和整理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论文时,常常感到不少报道缺乏严谨的科学性,这表现在某些疗效的结论失真,某些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不严格,资料统计不规范等。现从以下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发扬求实精神,整顿科研作风 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曾说过:“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承担的道义责任。”这就是说,在临床科研中尊重科学,实事求  相似文献   
10.
季光  王伯祥 《中成药》1994,16(7):36-37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为检测手段,DHBsAG为评价指标,观察了乙肝一号对鸭乙肝模型外周血DHBsAG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肝一号能明显抑制DHBsAG的表达,转阴率达60%,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