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背景:假体内植物的无菌松动已成为假体置换后最棘手的问题。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对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的影响。 方法:4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双侧胫骨近端置入金属螺钉模型,每只兔左侧局部应用质量浓度为1 mg/L伊班膦酸钠(实验组),右侧局部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结果:造模后第2,4,8周时,实验组螺钉周围透光间隙较对照组明显变窄,且第4,8周时,实验组螺钉骨界面间新生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②组织学观察结果:第2周时,实验组界面间纤维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01),第4,8周时,实验组界面间新生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③生物力学打出实验测试结果:第4、8周时,实验组最大剪切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01)。结果表明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促进早期新骨形成,增强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从而降低中后期内植物松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4例,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前行局部动脉栓塞,手术前后常规化疗。结果4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4.
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较少见,常发生于膝关节,属良性肿瘤。目前报导甚少,易误诊一般关节游离体。现将我院1977~1988年共治疗1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病程2个月~6年。发病部位在膝关节10例,髋关节和肘关节各1例,踝关节3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8例出现关节肿胀,5例出现关节弹响或摩擦感,5例出现关节活动明显受限,6例可在关节附近触及肿物。X 线检查,14例有明显骨软骨瘤致密阴影,数目多少不等多位于关节间隙或周围,1例阴性。手术方法:5例作了单纯肿瘤切除术,余者作了肿瘤切除+滑膜次全切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45.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减轻骨痛是治疗晚期肿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双磷酸盐类药物是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强效抑制剂, 注射用唑来膦酸是继氯屈膦酸二钠、骨膦、帕米膦酸二钠后的新一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其生物活性已被临床前试验证实,是迄今已发现的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药物[2].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提高置钉的成功率.方法 选用5例脊柱标本,每例标本的T11-L2均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图像榆入到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测量T11-L2椎弓根各径线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模拟出各椎弓根的形态特点,计算在考虑和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进行置钉的安全角度的范围,依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角度在标本上置钉.再行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结果 在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沿椎弓根轴线在T11-L2横断面上置钉的平均最大安全范围平均为24.3°、24.3°,21.7°、23.1°在矢状面为44.3°、44.3°、42.8°、40.0°用直径为5 mm螺钉植入时,在横断面平均最大安全范围是9.1°、9.6°、10.5°,9.6°,在矢状面是31.3°、31.2°、29.7°、27.7°,这些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置钉时应考虑螺钉直径.结论 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股骨转移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诊治的股骨转移瘤患者160例,按股骨转移部位分为三组:股骨近端组、股骨干组和股骨远端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病理性骨折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1例股骨转移瘤患者,男性72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岁(22~87岁),其中50~69岁患者居多。原发肿瘤来源前三位依次为肺(49.6%)、肾(14.9%)和未知来源肿瘤(12.4%)。发生病理性骨折33例(27.3%),诊断明确后保守治疗35例(28.9%),活检后选择保守21例(17.4%),手术治疗65例(53.7%)。股骨近端组77例(63.6%)、股骨干组33例(27.3%)、股骨远端组11例(9.1%)。股骨干组发生病理性骨折比例最高(42.4%),股骨近端组次之(23.4%),股骨远端组最低(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2,P<0.05)。股骨远端组囊内切除比例最高(71.4%),股骨干组次之(55.0%),股骨近端组最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1,P<0.05)。股骨近端组关节置换重建比例最高(75.7%),股骨远端组次之(33.3%),股骨干组最低(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223,P<0.00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及原发肿瘤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转移瘤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大多应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移瘤以关节置换为主,骨干和远端以骨水泥内固定为主。  相似文献   
48.
Cox-2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Celecoxlb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高,并引起细胞周期比例的改变。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呈凋亡形态。结论Celecoxib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9.
背景:假体内植物的无菌松动已成为假体置换后最棘手的问题。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对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的影响。 方法:4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双侧胫骨近端置入金属螺钉模型,每只兔左侧局部应用质量浓度为1 mg/L伊班膦酸钠(实验组),右侧局部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结果:造模后第2,4,8周时,实验组螺钉周围透光间隙较对照组明显变窄,且第4,8周时,实验组螺钉骨界面间新生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②组织学观察结果:第2周时,实验组界面间纤维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01),第4,8周时,实验组界面间新生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③生物力学打出实验测试结果:第4、8周时,实验组最大剪切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01)。结果表明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促进早期新骨形成,增强内植物早期固定作用,从而降低中后期内植物松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5年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GCT患者91例,其中采取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30例,病灶清除植骨术16例,病灶清除术16例,病灶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18例,病灶切除植骨关节融合术3例,截肢术2例,骨移植术6例.结果 91例患者获得随访1~5年,术后复发3例.结论 GCT的治疗已经相对成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