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术后2 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后1月出现支架远端瘤体形成并破裂死亡,余25例夹层内血栓完全机化,无内漏发生.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 分别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 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其他2种方法对基质的破坏明显.结论 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护基质能力.  相似文献   
23.
搏动性导管泵在绵羊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lsatile catheter, 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健康绵羊11只,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无辅助(n=3)、延迟辅助(n=2)和即时辅助(n=6),记录并比较3组复苏所持续时间和成败率.分别于复苏后5 min、60 min和180 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无辅助、延迟辅助和即时辅助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38.3±5.8) min、(43.5±9.2) min和(48.7±23.8) min,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成败比分别为0/3、0/2和5/1,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成功的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在辅助180 min与5 min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中,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流动力学;该结果可望拓展PUCA泵在临床上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自1978年瑞金医院[1]采用标准法成功完成我国首例心脏移植后,相隔十余年后在我国陆续展开了此项工作,供心保存和心脏植入的外科技术不断改善.本文报告我院首例采用双腔静脉法原位心脏移植及术后两年的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的普及,临床上发现甲亢和冠心病并存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冠心病合并甲亢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联合培养、扩增,鉴定同一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剩余大隐静脉3cm~8cm,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混合血管细胞,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混合血管细胞。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内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混合生长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经3~4次传代,细胞数量可增殖达到8×10~6~10×10~6。结论: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可获得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种细胞经体外联合培养、传代可以达到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的足够数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搏动性导管(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对急性心力衰竭绵羊辅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只绵羊诱导左心衰竭模型建立成功后行PUCA泵辅助3h,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采动脉血人工计数血小板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辅助3h后检查肾、隔膜泵及导管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10只绵羊中7只成功支持血循环达到规定的时间,另3只绵羊因技术原因未能完成实验。成功的7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接近基线值;血小板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在辅助期间无明显变化;肾、隔膜泵及导管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结论PUCA泵的短期辅助能稳定急性心力衰竭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并且无明显的血小板和红细胞破坏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其应用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支持。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A+TPVB组,n=20)。GA组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在GA+TPVB组,全麻诱导后以0.5%罗哌卡因行患侧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开始接受含有舒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泵,术后前3d应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切皮前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于术后1、12、24、48和72h对患者进行静息和活动下(深呼吸、咳嗽时)疼痛评估,主要预后指标为所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术后有无血肿、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GA组比较,GA+TPVB组切皮前后MAP、HR波动明显减小(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h的VAS有显著差异,与GA组比较,GA+TPVB组VAS明显降低(P0.05);GA组和GA+TPVB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明显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其他2种方法对基质的破坏明显。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护基质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边缘不足(<5 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7例边缘不足的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得缺损最大直径平均为(22.89±8.08)mm,根据ASD边缘不足分为前缘(主动脉缘)不足型、后缘(主动脉对侧缘)不足型、下缘(下腔静脉缘)不足型及复合不足型,分别制定封堵策略,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或经右胸小切口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h及3个月时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同时测量右心大小以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中前缘不足型20例(0~4 mm),下缘不足型3例(1~4 mm),后缘不足型1例(2 mm),复合不足型3例(前缘、下缘均<5 mm).27例ASD患者中成功封堵26例,1例术后1 h发现封堵器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成功率96.3%(26/27).26例患者封堵后右房及右室内径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缘、后缘或下缘<5 mm的继发孔型ASD可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