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12年上消化道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数据来自浙江省8个肿瘤登记处上报于浙江省癌症的肿瘤肿瘤登记资料,提取ICD-10编码C15-C16病例计算上消化道癌发病(死亡)例数、粗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截缩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95%可信区间等指标。结果: 2000-2012年浙江省8个肿瘤登记地区共计报告上消化道癌新发病例41618例,占癌症新发病例的15.40%。上消化道癌粗发病率为44.8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8.79/10万。2000-2012年共计报告上消化道癌死亡病例31665人,占癌症死亡病例的20.34%。上消化道癌粗死亡率为34.09/10万,中标率为20.66/10万。上消化道癌年龄别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0-39岁处于较低水平,在80-84岁组到达高峰(257.16/10万)。年龄别死亡率在0-44岁期间处于较低水平,45岁以后开始上升,在85+岁组达到高峰(315.93/10万)。中标发病率呈小幅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33.35/10万上升到2009年的53.07/10万,随后回落至2012年的46.00/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31%(95%可信区间为-0.20%~2.84%),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中标死亡率变化趋势呈平稳趋势,APC为1.18%(95%可信区间为-0.61%~3.0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小幅上升和平稳趋势,男性中老年人群是上消化道癌防治的重点人群。上消化道癌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热针治疗产后腹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后腹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咨询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热针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比率(PBF)、腰围(WC)、腰臀比(WHR)、血清瘦素(LE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体质量、BMI、PBF、WC、WHR及LE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是一种治疗产后腹型肥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供应室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担负着为全院供应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重任。它与医院各个部门特别是临床一线科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硅晶体(SMD)组、AGA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SMD组采用SMD溶液注入关节腔,作为关节炎症模型对照,其余各组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射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SMD组与AGA模型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按20 mL/kg 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按1 mg/kg予以秋水仙碱溶液灌胃,电针组选取大鼠受试侧三阴交、解溪、昆仑穴位施针,频率1.5~2 Hz,疏密波,电压9 V,电流强度1~3 mA,留针20 min,上述处理均为1次/d,连续9 d。定期观察各组大鼠受试关节肿胀指数,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受试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SMD组大鼠受试关节肿胀指数增加(P<0.05)、而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受试关节肿胀指数、滑膜组织TLR2、MYD88的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受试踝关节肿胀指数减小(P<0.05),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能够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这可能与调节TLR/MYD88信号通路中TLR2、MYD88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和内镜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9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黄疸46例(51.7%),腹痛34例(38.2%)。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高于正常值48例(54.5%),癌胚抗原(CEA)高于正常值18例(20.5%)。各种影像及内镜检查中腹部B超和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8%和73.4%。胃及十二指肠镜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符合率为87.5%和95.6%。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发病隐匿,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护理程序在广泛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在2004年4月收治1例前列腺癌全身多处骨转移导致瘫痪的老年患者,通过全面综合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并根据病情的改善,分阶段制订切合实际的护理目标,通过实施相关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从不能翻身到能在床上自主翻身、到下床活动直至行走自如,最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丙戊酸联合奥卡西平对老年癫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癫痫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奥卡西平组(46例)与丙戊酸+奥卡西平组(46例)。奥卡西平组予以奥卡西平治疗,丙戊酸+奥卡西平组予以小剂量丙戊酸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脑电图改善效果。结果丙戊酸+奥卡西平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0.45±0.17)次/月、(1.21±0.56)分钟/次]均少于奥卡西平组[(0.86±0.33)次/月,(2.25±0.84)分钟/次)],P<0.05;丙戊酸+奥卡西平组的总有效率(93.48%)高于奥卡西平组(78.26%),P<0.05;丙戊酸+奥卡西平组治疗后脑电图的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7.38±1.43) t/180 s、(3.45±1.29)/180s]均优于奥卡西平组[(10.20±2.16) t/180s、(5.50±1.52)/180s,P<0.05];丙戊酸+奥卡西平组的脑电图总改善率(91.30%)高于奥卡西平组(73.91%),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联合奥卡西平对老年癫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母瓜蒌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贝母瓜蒌散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贝母瓜蒌散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常规喂养,其余2组大鼠采用脂多糖(LPS)器官滴入加烟熏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在造模第8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贝母瓜蒌散组大鼠灌胃给予贝母瓜蒌散 (20 mL·kg-1),每天1次,连续22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记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中AngⅡ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了喘、咳嗽、气急、精神萎靡、吐痰流涎和毛发牙齿发黄等症状和体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Ang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贝母瓜蒌散组大鼠肺组织中AngⅡ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贝母瓜蒌散能抵抗AngⅡ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明显改善COPD大鼠喘咳和气急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TREM)-1表达的影响。方
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射法
建立AGA模型。造模前2 d,正常组与模型组按20 ml/kg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按1 mg/kg予以秋水仙碱溶液灌胃,电针组
选取受试侧三阴交、解溪、昆仑,频率1.5~2 Hz,电压9V,电流强度1~3 mA,疏密波,留针20 min,1次/d,连续9 d。分析各组大鼠
关节功能障碍,采用ELISA 法检测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TREM-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功能障碍指数显著增高(P<0.01),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
增高(P<0.05),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TREM-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功能障碍指数显著
降低(P<0.01),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TREM-1表达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电针组
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AG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RE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认知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分别予以多奈哌齐与阿立哌唑+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EHAVE-AD评分[(7.8±1.4)分]低于对照组[(9.6±1.7)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22.0±3.4)分]高于对照组[(17.6±3.7)分],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33.2±3.5)分]低于对照组[(36.5±3.9)分],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与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