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张贝  李成江 《浙江医学》2007,29(3):222-22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酶联免疫方法测定148例T2DM患者(包括T2DM非肾病组95例,T2DM肾病组53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IGF-Ⅱ水平,T2DM组同时加测血糖、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生长激素(GH)、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等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T2DM非肾病组的IGF-Ⅱ水平([76.07±64.00)μg/L]较正常对照组([102.45±40.73)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肾病组([91.75±74.79)μg/L]与对照组,T2DM非肾病组与T2DM肾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IGF-Ⅱ与其GH、HOMA-IRI无相关性(均P>0.05),与UAE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Ⅱ水平在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中下降,但发展到肾病后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NME病灶的MRI,参考2013年BI-RADS观察并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脂肪抑制T2WI信号、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NME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良性28例,恶性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内部强化方式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均匀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脂肪抑制T2WI信号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5);在TIC类型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脂肪抑制T2WI等信号和TIC Ⅲ型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5.228和10.841。结论 MRI征象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E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采用核极限学习机(KELM)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进行分类,并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对93例患者103个经术后病理或长期随访确诊的乳腺肿块样病变行MR检查。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乳腺影像学诊断医师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第2版,选取12个MRI特征及临床特征,分别独立及采用KELM方法对乳腺病变进行良恶性分类,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使用KELM方法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88、0.89、0.91和0.93、0.91、0.92,AUC分别为0.84和0.89。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独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1、0.74、0.86和0.90、0.85、0.92,AUC分别为0.83和0.90。结论 基于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特征的KELM方法可辅助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具有较理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两种类型,核周型(p-ANCA)及胞浆型(c-ANCA),比较p-ANCA阳性与c-ANCA阳性的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器官受累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AAV患者,血清ANCA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根据ANCA血清分型分为p-ANCA阳性组与c-ANCA阳性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生化、尿常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评估AAV患者肺脏受累情况;AAV患者疾病活动度采用疾病累及范围指数(disease extent index,DEI)评分。结果 p-ANCA阳性组患者易伴发红细胞减少及肺间质疾病;c-ANCA阳性的患者年龄更小,病程更短,更易伴发镜下血尿、听力下降、鼻窦炎。两组的DEI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c-ANCA阳性患者临床表现重于p-ANCA阳性组患者,器官受累更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与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1例2型糖尿病非外周神经病变患者(A组)、77例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B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C组)纳入研究,测定3组血清IGF-Ⅱ.A、B组加测静脉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相关临床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B组血清IGF-Ⅱ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A组间血清IGF-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GF-Ⅱ与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Ⅱ是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血清IGF-Ⅱ明显下降,且IGF-Ⅱ降低与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峡部和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与C-TIRADS。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超声检查,比较峡部和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不同亚组的超声检查特征和C-TIRADS分类。结果 96.8%的峡部和96.6%的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C-TIRADS第5类,峡部和侧叶亚组,峡部和侧叶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亚组的临床和超声表现比较均显示,非平行方向肿瘤的患病率峡部组明显低于侧叶组,被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病率峡部组显著高于侧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年龄、性别、结节大小、回声、多灶性、微钙化、毛刺和微分叶以及C-TIRADS分类方面上述不同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亚组临床与超声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峡部和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间结节方向、被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病率不同,大多数峡部和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C-TIRADS第5类,C-TIRADS可能有助于诊断峡部和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RV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继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8及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RVE患儿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和研究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胃脘痛的学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学术论著、期刊论文、报纸文章中熊老治疗胃脘痛的方剂,分析其辨治特点,并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其核心组合,形成新处方以研究其组方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72首,涉及中药100味,多为理气药、补虚药,总用药频次875次。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入脾、胃经,肺、肝经次之。药物频次、组合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多以甘草、陈皮、木香、砂仁、枳实、白芍、厚朴、半夏八味药的两味至五味配伍为主。结论:熊老治疗胃脘痛辨证首重分虚实,治疗注重行气止痛,处方以甘草、陈皮、木香、砂仁、枳实、白芍、厚朴、半夏为核心,通过不同配伍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头痛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搜集公开发表的熊老辨治头痛的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用药频次、关联度、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49首,中药94味,药物总频次为618次。高频使用药物排前5位的依次为川芎、甘草、天麻、白芷、僵蚕。治疗头痛主要采用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药物四气中,温性>平性>寒性>凉性>热性;五味中,辛味>甘味>苦味>酸味>咸味;归经中以肝经最多,其次为脾、肺二经。常用药物组合主要以高频药物(川芎、天麻、僵蚕、白芷、黄芩、甘草等)两两组合或三者组合为主。有高度关联性的药物有川芎、天麻、白芷、僵蚕、柴胡、白芍、葛根等。获得核心组合3组。结论:熊老治疗头痛有2个特点,一是善用风药和虫药,二是喜用川芎。本研究对头痛的临床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