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12.
中医学历史悠久,采用中成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因此西医在临床上运用中成药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由于西医院校中中医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大多数西医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中医知识,更谈不上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为了在有限的授课时间提高西医学生对中成药的认识,本文认为西医院校中中成药教学模式应该改革,以临床运用为导向,才能尽可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水溶性CoQ10对NaIO3诱导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昆明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NaIO3诱导组(小鼠尾静脉注射NaIO3)和CoQ10修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NaIO3后玻璃体内分别注射高浓度(2.0 g·L-1)和低浓度(0.1 g·L-1)的CoQ10,注射平衡液做假处理组。在建模后第7天取材,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GFAP染色、Iba1染色,检测NaIO3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和CoQ10对该种病变的修复效果。结果 注射NaIO3 7 d后,HE染色结果显示,NaIO3诱导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每10 μm 长度的细胞数由正常水平(29.13±3.97)个减少至(17.50±4.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AP染色结果显示,Müller细胞发生反应性胶质化,与对照组相比每250 μm×250 μm面积的细胞数由(21.17±4.26)个增加至(28.67±2.8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ba1染色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呈现出“阿米巴状”的激活形态,每250 μm×250 μm面积的细胞数由(6.71±2.29)个增加至(22.14±3.7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对NaIO3诱导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高、低浓度的CoQ10(2.0 g·L-1和0.1 g·L-1)后,与假处理组相比,其中注射高浓度CoQ10(2.0 g·L-1)组外核层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而低浓度CoQ10(0.1 g·L-1)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程度减弱,GFAP阳性细胞数恢复至(23.83±3.87)个;小胶质细胞分枝增多,Iba1阳性细胞数恢复至(16.86±3.29)个,与NaIO3诱导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CoQ10可通过减轻Müller细胞的反应性胶质化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而减缓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对AMD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5个月、6个月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效果良好,可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腔术后颈部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分析1例喉癌根治术后需在胸腔镜下行右肺肿瘤切除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麻醉处理过程。结果:喉切除术破坏了喉和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术后喉腔内出现大量瘢痕增生及肉芽生长,颈部解剖结构受到破坏,不同区域的狭窄及程度决定了麻醉方法的选择。结论:对于患有喉部疾病或者曾经因喉部疾病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下行气管插管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012年1月1例7岁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发生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效果。结果该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移植前长期应用激素、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移植后第7天,患儿处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高热、感染性休克症状,4次血培养均见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诊断阿萨希毛孢子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经过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体温正常,血像、骨髓像逐渐恢复。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并发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BACE1基因干扰质粒,并研究其在neuro.2a细胞中的表达,为以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提供稳定转染的质粒。方法选择人、小鼠和大鼠的BACE1基因共有序列为干扰靶点,设计3组连接有GFP的干扰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nellro-2a细胞,通过RealtimeRT—PCR及Western—blotting的方法分别在RNA及蛋白质水平上检测BACE1的表达,以分析其干扰的效率。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插入的DNA片段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3个干扰靶点对BACE1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pYr-1.1-siBACE1在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干扰效果均最好。结论成功构建了BACE1基因的干扰质粒pYr-1.1-siBACE1,并能有效抑制neuro.2a细胞内源性BACE1基因表达,为靶向BACE1基因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传染病医院新生儿腕带使用规范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明确目标、制定圈徽、确定圈名、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分析实施前(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9月)新生儿腕带使用规范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传染病医院新生儿腕带使用规范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助产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传染病医院新生儿腕带使用规范率,还能有效激发助产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家庭漂白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CBM、CNKI、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检索,纳入所有对外源性着色牙进行家庭漂白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标准筛选,用Cochrane系评价文献质量、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包括患者611例。分析结果显示10%过氧化脲(CP)漂白效果优于15%CP(MD,0.21;CI:[0.03,0.38];Z=1.92;P=0.002),35%过氧化氢(HP)诊室漂白导致的短期牙敏感强度明显强于10%CP家庭漂白(MD,-1.68;95%CI:[-2.75,-0.61];Z=3.09;P=0.002),38%HP诊室漂白结论相同(MD,-2.64;95%CI:[-3.96,-1.32];Z=3.93;P<0.000 1)。但HP、CP家庭漂白的牙敏感无统计学差异(OR,1.94;95%CI:[0.84,4.44];Z=1.56;P=0.12)。结论:低浓度CP家庭漂白效果优于高浓度CP,诊室漂白较家庭漂白更易导致牙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