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7篇
  3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1.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是近年来用以代替自血光量子疗法的新技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状态,以控制感染,增加血液氧含量,改善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我科自1994年引进了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并应用在临床治疗脑血管病肢体偏瘫的恢复,疗效显著,现将该法治疗的其中3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氦氖激光照射仪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在50~71岁,平均63.4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血栓形成18例,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经柔性期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偏瘫,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蛋白与肿瘤相关抗原SC 3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中p27、SC 3A的蛋白表达。结果p27与SC 3A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0%和81.8%,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SC 3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p27、SC 3A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III类错患者经上颌慢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包括22例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9.8岁,治疗时间0.7年,慢速螺旋扩大器扩弓每周旋转90°~270°,(90°相当于0.25 mm)前方牵引力值为600~800 g/侧,治疗结束时覆盖至少为2 mm。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4年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及下颌平面角匹配的未经治疗的骨性安氏I类错骨面型正常儿童22例。结果:治疗组上颌骨前部较对照组每年前移量多1.6mm,上颌骨后部较前部明显下移,下颌骨后下旋转同时下切牙直立。1.4年后上颌骨前部相对后缩、后部上移,抵消部分治疗效果。下颌骨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下切牙略唇倾。结论:上颌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III类错有利于减轻错程度。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背部黄褐色丘疹、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背部正中线右侧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丘疹、结节,部分相互融合成斑块,皮损颜色较周围肤色略加深,呈淡褐色,质硬。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间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成熟脂肪细胞团块,部分区域呈分叶状改变,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FOXO是叉头框基因家族的成员,其编码的FOXO蛋白家族在细胞代谢、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磷酸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以及microRNA等参与FOXOs翻译后修饰调节,调控FOXOs转录活性和亚细胞定位。FOXOs可能参与调控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对FOXOs参与银屑病表皮过度增殖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措施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情有效改善率为76.92%,护理满意度为84.61%;实验组患者病情的有效改善率为96.15%,护理满意度为100%,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基础的常规护理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继发性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有效好转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4-3-3蛋白是一组小分子的胞浆蛋白质,在哺乳动物有 7种亚型,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14-3-3蛋白还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亚细胞定位,从而使其在多种疾病领域中被广泛研究。相关研究显示14-3-3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具有差异性的表达,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14-3-3蛋白参与银屑病表皮增殖过度的可能机制进行归纳及总结。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 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讨论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病来势凶险,多表现为晕厥及抽搐。经短暂发作后可自然恢复窦性心律,也可持续发作转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择针刺太溪、复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选取与病变椎体相对应的双侧颈夹脊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针刺局部颈夹脊穴作用相当,但取穴少而精,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脉化疗(A组,235例)和造血干细胞移植(B组,41例)血液肿瘤患者IFI发病率,随访患者治疗及预后,分析影响IF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各有4例发生IFI;B组IFI发病率高于A组(9.8%vs.1.7%)(P<0.01).随访期间,A组4例IFI患者均治愈,B组3例IFI治愈,1例好转.B组5例死亡,死因均与IFI无关.IFI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置管、粒细胞缺乏、持续性发热、联合应用2种及以上广谱抗生素超过7d、病毒感染、低蛋白血症、入院时FCOG评分≥2分(P<0.05).结论 需要重视血液肿瘤患者IFI的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并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